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眼外肌病 > 斜视
编号:72146
斜视类型多 治疗各不同(下) 国家卫健委发布低视力防控指南之斜视篇(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28日 大众卫生报 2018.08.28
     国家卫健委发布低视力防控指南之斜视篇(3)

    三、外斜视

    外斜视是指双眼融合功能不能控制视轴正位,导致视轴发生偏斜;在注视一个目标的时候,一只眼看向目标,而另一只眼的视轴出现向外偏斜的斜视。

    1. 先天性外斜视

    诊断:①多发生在1岁以内,部分患者同时伴有眼部或全身疾病;②外斜角度大且稳定,多表现为交替性、恒定性外斜视;③眼球运动正常,可合并垂直分离偏斜、A-V综合征、斜肌功能亢进等;④常有轻微屈光不正,可伴有弱视,多无正常双眼视觉功能。

    治疗:矫正屈光不正;有弱视者先治疗弱视,在双眼能够交替注视后可考虑手术治疗。虽然早期手术很少能获得正常的双眼视功能,但仍然是适应症,建议12~18个月即手术,若斜视角不稳定,可推迟至18~24个月龄。
, 百拇医药
    2. 共同性外斜视

    (1)间歇性外斜视 是介于外隐斜视与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过渡型斜视,是儿童最为常见的外斜视类型,患病率在各类共同性斜视中占首位,为35.7%,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女性多见,有基本型、分开过强型、集合不足型、类似分开过强型。

    诊断:①斜视度不稳定,当视远处、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或患病时常表现出外斜视;② 部分患者在明亮处有单眼畏光的特点,喜闭上一只眼睛,多数患者有近立体视觉。

    治疗:①矫正屈光不正:近视患者应做全部矫正,不合并弱视的轻中度远视不提倡矫正。②治疗弱视:由于间歇性外斜视合并弱视不常见,因此,原因不明的视力下降应提醒医师考虑其他疾病。③配戴三棱镜:年龄过小的患儿等待手术期间,为了保护其双眼视觉功能,可配戴底向内的三棱镜。④正位视训练:包括脱抑制治疗、复视知觉训练及融合训练等。⑤手术治疗:常用术式包括双眼外直肌等量后退术、单眼外直肌后退联合内直肌缩短术。
, 百拇医药
    (2)恒定性外斜视 是指融合功能不能控制双眼视轴平行、眼位始终呈外斜视的状态,1岁后出现或由间歇性外斜视失代偿进展而来,在各类共同性外斜视中占32.1%。

    诊断:①幼年或成年发病,斜视度大而稳定,多数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②当双眼视力相近时,患者表现为交替性外斜视;③当合并单眼弱视或屈光参差时,表现为单眼恒定性外斜视。④集合不能。⑤双眼视功能受损。

    治疗:①矫正屈光不正;②治疗弱视;③手术治疗。

    3. 非共同性外斜视

    包括麻痹性外斜视、限制性外斜视以及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等特殊类型的外斜视。其中,麻痹性外斜视最为常见,多为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可有(或无)上睑下垂。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者,手术治疗是唯一方法,后天性动眼神经麻痹者,首先要确定病因,重点排除颅内疾病及重症肌无力,治疗原发病,辅以神经肌肉营养药物及针灸治疗。针对病因治疗6~12个月无效,可考虑手术。
, 百拇医药
    四、A-V型斜视

    是借用字母A和V的形态来描述一种斜视的征象,字母开口的方向表示分开强或集合弱,字母尖端方向表示集合强或分开弱。

    诊断:①V型外斜视:向上注视外斜视度数大于向下注视(≥15度)。②V型内斜视:向下注视内斜视度数大于向上注视(≥15度)。③A型外斜视:向下注视外斜视度数大于向上注视(≥10度)。④A型内斜视:向上注视内斜视度数大于向下注视(≥10度)。

    治疗:合并上、下斜肌亢进的A-V型斜视,可酌情行上下斜肌减弱+水平斜视矫正术;集合不足者,慎行上斜肌减弱术。

    五、麻痹性斜视

    是指由于神经肌肉麻痹引起的斜视。麻痹性斜视病因复杂,临床类型繁多,目前主要是按照发病年龄将其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两大类。其中,先天性上斜肌麻痹较为常见,受累眼上斜视,双眼视网膜异常对应,Parks三步法检查受累肌功能位垂直斜视增加,歪头试验常为阳性;眼球运动呈上斜肌功能不足,下斜肌亢进或正常;眼底照相呈外旋改变。治疗以手术为主。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