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8.10.09
编号:72784
你还在为孩子做微量元素检测吗? 专家:不宜作为体检普查项目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9日 大众卫生报 2018.10.09
     专家:不宜作为体检普查项目

    你是否也给自家孩子做过微量元素检测?如果查出孩子缺铁、缺锌或缺钙时,是否会赶紧买些相关的“补药”给孩子吃?其实,早在5年前,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就对该项检测表了态:若非诊断和治疗需要,微量元素检测不宜作为体检普查项目,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婴幼儿。而且,通过手指采血、头发检测、仪器检测等检测方式都是不科学的。

    血液检查偏差大

    微量元素检测中最常见的是抽血检查,包括手指采血和静脉采血。但不论是哪种方法,其检查结果都只能反应出血清中的微量元素量。而实际上,人体的微量元素绝不只是存在于血清中,更多对人体有用的微量元素多在细胞、组织中,这些元素的组织含量是没办法检测的。

    另外,孩子的血清浓度会受到近日饮食、喝水量的影响,而抽血、检验等过程对结果会有一定的干扰。微量元素本身就是微量的物质,稍有一点偏差,结果可能就相差甚远。所以血检的结果,连血清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都不能代表。

    头发检查不科学

    除了抽血检查外,另外一种已经在大多数地区停用的“发检”就更扯了。宝宝的头发长期暴露在外,相比血液,受外界影响因素更大,头发中的微量元素只能代表既往比较长一段时间的元素积累,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这样长时间的元素沉积,与宝宝体内身体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有相应的比例关系。通俗点来讲,头发中的微量元素多或少,并不能代表宝宝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

    夹手指是骗局

    至于一些母婴店中拿一个夹子给孩子夹手指、戴手腕,等个几秒就可以知道孩子是否缺某种微量元素,就更扯了。已经有不少新闻证实,母婴店的微量元素检测,只是商家为推销保健品而设下的骗局。另外,儿童微量元素检查的结果即使再精确,也不能将它作为衡量每个宝宝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标准。《临床儿科杂志》就曾刊文称:微量元素检查不适用于对个体微量元素的营养判断,只适用于研究目的以及对人群的营养状况监测。也就是说,即使给孩子测了微量元素,即使这结果100%准确,也不能依靠这个结果给孩子下诊断。

    虽然国家明确规定不得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但并非是一概否认。如果6个月至3岁的孩子出现多动闹腾、睡眠质量差、免疫力下降、食欲不振、发育迟缓等症状时,还是应该去正规医院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及时发现病因,及时治疗。对于微量元素缺乏的孩子,可以从日常饮食中加以改善,严重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儿科医生 庄瑞丹

    ●相关链接

    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有哪些?

    锌 海参、瘦肉、动物肝脏、蛋类、鱼类、花生、核桃、大白菜、蘑菇、萝卜、板栗、土豆、茄子。

    铁 鸡蛋、动物肝脏、瘦肉、鸡肉、虾子、动物血液、核桃、大豆、黑豆、芝麻、桂圆肉、南瓜子、马蹄、黄花菜、木耳、蘑菇。

    钙 乳类、大豆及其制品、虾皮、银鱼仔、海带、紫菜、芝麻。

    碘 海带、紫菜、贝壳以及海产类等食品。

    铜 蚝、羊肝、猪肝、蟹肉、茶、松子、芝麻、花生、栗子、大豆及其制品、绿豆、紫菜、蘑菇、香菇、葡萄、香蕉。

    镁 绿色蔬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