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8.12.11
编号:73930
关于口渴 《金匮要略》中有12种治法①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11日 大众卫生报 2018.12.11
     口渴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在中医经典著作、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论及口渴的条文多达50余条,它不仅是后世治疗渴证之典范,而且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笔者现将其治疗大法概括为12种,供大家参考。

    1益气生津,清热止渴法

    此法适用于肺胃热盛、津气两伤之口渴证,兼见发热、汗出。方用白虎加人参汤。

    《痉湿暍病》篇第26条指出:“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太阳中热”是指感受暑热而引起的太阳证,暍是伤暑病。暑为阳邪,其性升散,感受暑邪可致腠理开而汗出;汗出多而腠理空疏故恶寒;暑必发热,发热伤津故见口渴。

    暑热内盛,气津两伤,用白虎汤以清肺胃之热,加人参以益气生津,热解津回则渴止。正如《伤寒溯源集》中云:“暍乃暑热之邪,其气本热、不待入里,故中人即渴也……所以即用石膏以治时令暑热之邪,又加人参补汗出之表虚,添津液而治燥渴也。”

    2温补肾阳,化气止渴法

    此法适用于肾阳虚衰,气化失司之口渴证,兼见小便多。方用肾气丸。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第3条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肾主水,肾阳的蒸腾气化作用,主宰着整个水液代谢过程。若肾阳虚衰,既不能蒸腾津液以上润,又不能气化以摄水,故见口渴、小便多,治当温补肾阳为法。

    肾气丸中以六味地黄丸补益肾阴,阴盛则阳长,阳有依附,不使外浮。方中桂枝、附子温肾阳,补水中之火,使其上可以蒸津以止渴,下可以气化以摄水。《医宗金鉴》认为该方“是以阴中温养其阳,使肾阴摄水而不直趋下源,肾气上蒸,则能化生津液”而止渴。

    3咸寒润下,生津止渴法

    此法适用于阴虚燥热之口渴证,兼见饮水不止。方用文蛤散。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第6条云:“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肾阴衰弱,不能制火,心火火移于肺,则肺燥阴伤,故渴欲饮水,但水入不能消其热、制其燥,而反为燥热所消,故致饮水不止。

    文蛤散中文蛤性味咸寒,可养阴润燥而导心热下行,则津生而渴止。正如《金匮玉函经》所云“其味咸冷,咸冷本于水,则可益水,其性润下,润下则可行水。合咸冷润下则可退火,治热证之渴饮不止,由肾水衰少,不能制盛火之炎燥而渴,今益水治火,一味而两得之。”

    4调和营卫,祛湿止渴法

    此法适用于水湿侵犯经脉,阻碍营卫的运行,气不化津之口渴证,兼见水肿、发热、汗出。方用芪芍桂酒汤。

    《水气病》篇第28条云:“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宜芪芍桂酒汤主之。”此渴因湿热互郁,营卫俱病所致。芪芍桂酒汤调和营卫,实卫祛湿,兼泄郁热。俾卫阳得实,营阴得益,湿热得清,其气得行,则水津得布而渴除。

    (待续)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附属中医院中医内科

    刘玉三、赵玲,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