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9.03.05
编号:75042
这些行为很伤耳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5日 大众卫生报 2019.03.05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坐公交时戴耳机、长时间“煲电话粥”、用硬物掏耳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不经意的习惯,其实都是伤耳的行为!

    1. 坐公交时戴耳机

    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私家车里听音乐,由于音量需要调整到可以掩盖交通工具的音量,所以分贝数会比安静时高。长时间暴露在这种条件下,就容易损害听力。

    2. 长时间“煲电话粥”

    很多人喜欢“煲电话粥”,一打就是几十分钟甚至1小时。频繁接听或长时间接听电话,是损失听力的主要害途径,还可能引起神经性耳聋。专家建议,打电话最好一次不要超过3分钟。

    3. 用硬物掏耳朵

    耳道有自排自洁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可以自行排出,建议无耳部不适,尽量不要去掏耳朵。更不要用牙签、发卡、火柴棍等容易损伤耳道皮肤甚至鼓膜的硬物掏耳朵。

    4. 经常泡吧,去KTV

    在100分贝的音乐中待15分钟接触的音量等级,相当于工人一天8小时接触85分贝声音所达到的等级。即使只在这些娱乐场所短时间接触高分贝等级也是有害的。

    5. 不正确地擤鼻涕

    很多人擤鼻涕都用两个手指捏住两侧鼻子,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因为耳、鼻、喉是相通的,如果压力太大不能从鼻子释放就会走到耳朵和喉咙。一旦用力过猛可能造成鼓膜穿孔。

    6. 过度疲劳、压力过大

    目前突发性耳聋以25~40岁的年轻人居多,原因在医学上还不是很明确,可能和熬夜、工作压力大、长时间疲劳、睡眠不足等有关。人高度紧张时,耳朵血管收缩导致缺血缺氧,发生耳聋。

    7. 乘飞机时不注意做吞咽动作

    飞机在起飞或降落时,很多人会感到两耳发闷、疼痛,听力的声音变小、头晕等症状。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注意做吞咽动作,防止航空性中耳炎,必要时使用药物以收缩血管。

    8. 游泳前后不注意检查耳朵

    游泳时耳道进水、呛水引发的耳朵疾病,主要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炎。游泳池的水中有很多细菌,儿童的咽鼓管尚处于发育阶段,加上抵抗力低,位于耳鼻喉的细菌容易侵入,造成发炎。

    (本文来自于新华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