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20.10.22
编号:82997
中药引气下行中的阴阳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0月22日 大众卫生报 2020.10.22
     临床中一些中风发作前的病人常会出现血压升高,两侧太阳穴发胀、头痛,脉象显示气血并走于上,这时用上牛膝、钩藤、赭石之类的药物,通过引领气血(浮阳)下沉,患者症状往往能有效缓解。然后再用上龟甲、磁石、天麻等中药“益阴涵阳”,从根本上解决虚阳上浮的问题,这些看似简单的用药中蕴含着中医的“阴阳关系”。

    健康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的整体。上为阳,下为阴,阴阳之间相互牵引,形成一种平衡,中医上常称之为“阴能涵阳”。如果下面阴气不足,阳气就会上窜,出现头晕、头胀,甚至血管破裂。这与生活中的钓鱼是一个原理。一副鱼线的中部有浮标,下面系着沉子、鱼钩。浮标向上为阳,沉子下沉为阴。当两者力量相当时,浮标就会直立在水面上。如果沉子太重,浮标就会被拉入水里。相反,如果“沉子”太轻,浮标就会平躺在水面。病人中风发作前的头昏、脑胀,就好比浮标漂得太过,需要加沉子以增加向下的力量。此外,如果鱼咬住了鱼钩往下拖,浮标一样会下沉。这给我们在用药中提供了很大的启示。遇到阳气上浮的患者除了加“沉子”,还有一种见效快的办法就是引气下行。加“沉子”就是补养阴分,应用龟板等这些滋阴的药物,阴分足了,阳气自然受到牵制,不会上升太快,这是治本之法。而另一种常用的治疗办法就是应用一些引领浮阳下行的药物,如前面提到的牛膝、钩藤、赭石之类的,这就好比鱼咬钩,向下拉浮标,往往见效快。

    “阴阳学说”是中医治病的重要基础,在临床用药中要充分应用阴阳的相互转化和相互制约来调整机体的平衡,达到防病治病效果。

    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医院 吴一振,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