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21.11.11
编号:81889
待在家无所事事, “尼特族”为何不工作?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1月11日 大众卫生报 2021.11.11
     一个24岁的男子,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就职,由于和同事以及上司的关系不融洽,影响工作情绪,先请假休息,后来就丢掉了工作。从此,闭门不出,除了吃饭、上厕所、洗澡之外,一直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和家人接触,也不和家人交谈。这种将自己关在房间的情况很常见,他们往往不愿和人交谈,不愿一起吃饭,甚至不愿和家里人见面,属于自闭型的“尼特族”。

    什么是“尼特族”呢?“尼特族”这个标签是“NEET”的音译,英文全称为“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ing”,它其实并非是第一次出现在大众的眼前,它最早使用于英国,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不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青年人。在我国,我们称之为“家里蹲”,或者更洋气一点叫“啃老族”,在美国则称为归巢族(Boomerang Kids)。这群人有着共同的特征:不愿意工作,整天宅在家里,沉浸于虚拟世界和网络生活,很少接触现实社会。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6~35周岁之间,拥有劳动能力,却至少有持续一年以上的时间未参加就业(当然不包括留学、考研备考、创业、全职主妇等情况),而且主观上不愿意在短期内继续升学或就业的青年。
, 百拇医药
    “尼特族”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易被社会忽视、也很少受到关注的特殊群体。据相关数据显示,这个群体的规模约摸在500万~600万左右,在青年人口中占比并不算大,但也不容忽视。群体中城镇户籍规模高于农村户籍,女性规模高于男性,有相当比例接受过高等教育(大专以上),可谓“知识尼特族”。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曾有过工作经验,并非在毕业初期就待业,而是因为工作稳定性差或是频繁更换工作而导致在工作一定时间后退出就业市场,成为“尼特族”的一员。

    “尼特族”成员中,大多数人缺乏奋斗拼搏精神,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处于“佛系”,虽有工作意愿,但就业行动力明显不足。不升学、未就业这种“挂在空中”状态使他们缺乏了与社会过多接触的勇气,心理上越来越封闭,长此以往极易导致失落、孤独,甚至丧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他们一边想“一举成功”,一边又想“等、靠、要”,这样的矛盾心理长期存在。

    那么,“尼特族”为什么不愿意工作呢?据调查显示,“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是目前主要原因。这个理由咋一听上去好像是因为外部工作机会很难找到才导致的,但从实质上却能看到主观和客观两重因素。主观层面,这与其就业观有关,反映了他们对自身发展定位不准、就业期望过高,即所谓的“眼高手低”;客观层面上,社会支持的缺乏、家庭经济实力较好也是他们不愿就业的主要因素。

    如何才能防范,不成为无所事事的“尼特族”?

    首先,我们要从主观上去改变自己。比方说,找工作时要对自身所拥的条件有充分的认识,对于工作的待遇和条件不可远超自身条件;努力培养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遇事不慌,遇到问题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不断地锻炼自身的抗压和受挫能力,善于学习新知识,敢于尝试新技能等。

    其次,有些人的家庭条件也许还不错,不工作也能有口饭吃,但作为年轻人我们不应该只做“啃老族”,毕竟“坐吃山空”。况且父母都有老去的一天,到那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王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