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21.11.11
编号:81890
暗示效应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1月11日 大众卫生报 2021.11.11
     暗示效应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比如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暗示、动作暗示,表情暗示、自我暗示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语言暗示——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用“你真聪明”“你一定行”等语言为孩子打气,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鼓励。

    动作暗示——在表现音乐情绪方面,教师可以用左右轻轻摆动身体来表示轻柔舒展的音乐,用小幅度的点头来表示欢快活泼的音乐。

    表情暗示——当学生在表演时,教师如果是微笑地注视着他们,那么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他们能看到老师眼里的肯定和赞许。

    自我暗示——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暗示,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体验中更好地发挥自主性。要让学生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想着自己一定能做得到。

    因此, 当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如果发现他人有可能受到自己的暗示时,也要注意暗示的方式和度,尽量使他人接受积极的、适度的暗示,防止因为暗示而导致他人心理甚至行为方面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且当我们感觉到来自他人的暗示,甚至已经因此而导致自己身心发生改变时,要注意分析暗示的来源、原因以及对自己的作用,尽量做到接纳积极暗示,摒弃消极暗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孔自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