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肿瘤 > 癌症知识
编号:17118
末期癌症不如在家“宁养”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0日 现代保健报 2012.04.10
    

    新闻回放:

    最近,上海某中学教师秦岭在博客上发表给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的公开信,讲述他患肺癌晚期的父亲,在生命最后的一个月辗转于多家医院,却因已没有治疗价值屡屡遭遇住院难,使得一家人陷入不知所措、无助无依的困境。

    由己及人,他感慨癌症晚期病人和家属面临的困境,向上海市委书记提出“为癌症晚期病人提供一个有尊严、稳定而安全的就医环境”,“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为癌症晚期病人及家属提供心理辅导、陪护等慈善服务或志愿行动”等建议。

    这封信在博客上发表后被多家网站转载。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很快回应,在安排落实对秦岭父亲救治的同时,也发公开信承认在癌症晚期病人的关怀上存在“一些制度上的缺陷”,要争取“在制度上有所前进”。
, http://www.100md.com
    癌症末期患者“走”得无奈

    83岁的陈伯在广州某三甲大医院查出肝癌骨转移,医生坦言,除了止痛没有其他办法了,而医院里每天人满为患,有很多急需治疗的病人排队等着进来,请家人理解并尽快帮老人办出院手续。

    儿子不甘心,又帮父亲联系其他医院,但都被劝退。医生给开了些止痛药,让老人回家静养。渐渐地,父亲连床都下不了,再三要求儿子送他上医院,儿子却不敢告知实情。父亲痛得难受,失控了会拿起身边的东西就扔,哀叹"只能在床上等死"。家人觉得对不起老人,但又不知该怎么办。

    在广州市几家中医院,肿瘤科的病房经常爆满,这里接治的不少是癌症晚期患者。很多患者家属都手足无措。面对亲人时日无多,他们既忌讳谈到死亡,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

    不少经济条件好些的患者子女都不愿放弃。一方面是盼有奇迹出现,另一方面是怕不积极给老人家治病会被人骂“不孝”,所以会想尽一切办法到各种医院,一再拜托医生给予积极治疗。可进入晚期的患者一般身体都较虚弱,过度地接受手术、放化疗等积极治疗,各种副作用往往让病人更加难受,甚至因此"走"得更快,家人往往会陷入自责、内疚。而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将病人接回家后却不懂得怎么护理,更谈不上心理上的疏导和安慰。遇到病人疼痛难忍,家人更加手足无措,再送医院又很可能被拒收。
, 百拇医药
    因此,不少癌症末期的病人,最后一程都“走”得很无奈,而家属也往往备受煎熬,痛苦不堪。

    目前,在国内许多大城市,恶性肿瘤已成为居民的首位死因。但由于缺乏临终关怀,大多数患者及家属正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缺失临终关怀

    “癌症患者到了末期,最缺的是临终关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肿瘤科主任林丽珠指出,很多家属以为给患者找最好的医院、交给医生就能帮助解决问题,事实并非如此。

    林丽珠称,到了终末期,确实70%以上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需要用药缓解,但同样更需要的是临终前的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慰,这些需家人、亲友和社会爱心人士来共同完成。即使肿瘤科有足够的床位接收晚期患者,医生能做的也只是尽力减轻他们的生理痛楚,而患者心理层面的其他需要,肿瘤科医生确实爱莫能助。
, http://www.100md.com
    需重视“优逝”

    从十几年前起步至今,国内临终关怀发展缓慢,粗略统计各类临终关怀服务机构也就百来所,不少地方的临终关怀医院或病区无人问津。一位曾经做过两年多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辅导的心理医生介绍,由于生死教育的缺失,很多患者及家属都回避谈临终的问题,甚至觉得“临终”这个词本身就不吉利,所以,这类医院的工作确实很难开展。

    “其实,如果觉得‘临终关怀’不吉利,完全可以换种说法。比如香港叫‘宁养服务’、台湾叫‘安宁照护’。”林丽珠称。现在人们都很重视“优生”,相应的“优逝”概念也需要得到重视,在生命的最后一程,同样需要在"围终期"内得到来自亲友和社会的临终关怀。

    “居家宁养”更可行

    据林丽珠介绍,在国外,不少患者到了癌症末期,临终关怀并不在医院进行,而是转成“居家宁养”。他们在熟悉的居家环境中享受亲人的陪伴,并由社区医生、社工及宗教人士帮助做生理和心理上的舒缓治疗、照顾和安抚等,以便更好地缓解末期的身心痛楚,较大限度地实现舒适安宁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愿望。

    而在国内,这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今年,上海全市每个区(县)各选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舒缓疗护”病区,配备专职医护人员,专设10张病床接纳所在区域内的癌症晚期患者,并开展“居家宁养”等临终关怀服务,实为切实可行的做法。

    羊城,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