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
编号:17394
输液防脑中风?不靠谱!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24日 现代保健报 2012.04.24
     □ 本报记者 方琦

    日前西安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儿:一辆公交车在正常行驶的过程中,司机突然感觉身体不适,他立即把车停靠在路边……司机被送往医院后,因脑中风不幸去世。

    此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凶险疾病脑中风的关注。

    对于脑中风我们并不陌生,赵本山拍摄《乡村爱情3》时就因此病住院。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韩祖成主任医师指出,脑中风的学名叫脑卒中,是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性疾病,有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型。脑梗塞、脑梗死、脑血栓都属于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是出血性脑卒中。

    作为中老年人主要致死性疾病之一,脑中风的预防知识是最受关注的。通过输液预防脑中风——这种在老年人中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否科学呢?韩主任表示:此法不建议推而广之,输液有风险,老人需慎重。

    [现象]
, 百拇医药
    冲血管成了“流行风”

    每值换季,各大医院的输液室往往人满为患,很多老年人选择通过打吊瓶方法来预防中风。65岁的张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是西安市一家电子研究所的退休人员,平日里,经常和几个关系要好的姐妹锻炼、聊天。而去医院输液预防脑中风,也成了她们之间约定俗称的事。

    4月初的一个上午,记者来到张女士告知的西安南郊某社区医院,看到几位老人坐在一起,一边输液一边聊天,其中一位老人告诉记者,她已经坚持输液三四年了,就是为了预防脑血栓。“我们输液的药物有血栓通、血塞通、葛根素、丹参、脉络宁、红花等,这些药物有活血化淤、降低血黏度的作用。我身边的老年人,10个老人8个都有心脑血管疾病,打打吊瓶、疏通一下血管,应该对预防有好处吧。”

    记者调查发现,有这位女士这样想法的老人挺多的,而很多医院也提供这样的服务。
, 百拇医药
    [提醒]

    此种预防之道要慎重

    据记者了解,除了少数患者是医生嘱咐输液外,多数是主动要求医生这样做。韩祖成主任表示,注重健康,注重预防的态度是应该肯定的,根据个人情况,特别是针对中风危险因素,适度输液对预防脑血栓形成具有益处,特别是加入某些含有活血化淤的中药提取物。但使用要因人而已,不建议推而广之。

    目前输液主要是用活血化淤、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功效的药物,如血栓通、血塞通、脉络宁、丹参等。而一个疗程的输液,花费几十元甚至几百元,但效果并不一定明显,有时只能得到事倍功半的作用,甚至产生副作用。

    另外,脑血栓的形成是由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闭塞而产生的。在发病的急性期输液能使药物直接进入静脉血液,起到治疗作用。但药物会很快代谢掉,因为这些药物半衰期均不超过5个小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输一次液可以预防很长时间的脑血栓的发生。因此,病情平稳时则没必要采取输液的方式。
, 百拇医药
    至于“输液能够清洗血管,从而预防脑血栓的发生”的说法,完全是一种自我安慰。而且输液不当,可能会造成微粒污染、过敏、并发炎症等副作用。对花粉过敏者来说,应慎用丹参、红花、银杏叶等活血化淤的药物,如造成过敏反应,后果不堪设想,轻者造成过敏性哮喘、过敏性休克,重者可能造成死亡。

    另外,对于出血性脑性中风患者,输进扩张血管的药物可能反而会加重病情。

    [专家]

    不偏信 不盲从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已身处“吊瓶森林”。 2009年一年,中国医疗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每年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

    输液本身还有很多风险,其风险是远高于口服和肌肉注射的。
, 百拇医药
    输液可能增加感染机会和发生输液反应,引起发热、肺水肿、空气栓塞等,严重者可影响肝肾功能,还有用中药制剂输液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情况;

    如果选择的诊所输液时消毒不严,很容易把皮肤上的细菌带进血管,营养物质丰富的血液就会成为细菌迅速繁殖的温床,进而诱发静脉炎;

    输液过程中,进入血管内的杂物可引发血液感染,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损伤之处可导致脂肪沉积,使动脉粥样硬化,久而久之会形成新的梗塞;

    对于有心脏问题的老年人,输液有可能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衰。

    韩祖成教授指出,重视养生,重视预防保健的理念值得倡导,但也不可偏听偏信,良好的养生素养需要长期的知识积淀及持之以恒的坚持。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从生活方式上把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不滥用药物、不久坐、不急躁,才是预防之道,而脑中风的高危人群应及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预防。,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