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保健报》 > 2012.07.13
编号:19262
隔夜饭菜致癌是不是危言耸听?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13日 现代保健报 2012.07.13
    

    关注食品健康的人,估计都听说过“隔夜饭菜致癌”的说法。更有媒体报道称,“常吃隔夜饭菜胃癌风险高3.6倍”。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隔夜饭菜真会致癌吗?

    “隔夜饭”中亚硝酸盐含量

    均未超标

    在“隔夜饭菜致癌”的消息中,提到其可能会致癌的理由是——“部分绿叶类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类,煮熟后如果放置的时间过久,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盐便会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致癌作用,加热也不能去除。”

    事实上,在所有饮食——水、肉、蔬菜、水果中都不可避免地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正常饮食中,蔬菜是硝酸盐最主要的来源,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亚硝酸盐。但另一层事实是,正常人食用隔夜菜的量并不会太大,从中摄取的亚硝酸盐更少。福建省质监局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食品检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曾对出锅后装在保鲜盒里冷藏的青菜、红烧肉、红烧鱼、米饭分别进行了保存时间为半小时、4小时、9小时、24小时的检测。结果发现,这些饭菜所含的亚硝酸盐均小于1毫克/千克。常温下保存了4小时的肉,亚硝酸盐含量也低于1毫克/千克。国家对亚硝酸盐含量的限量规定为:蔬菜为4毫克/千克,鲜肉为3毫克/千克,大米为3毫克/千克。
, http://www.100md.com
    “正常人食用蔬菜的话,即使是隔夜菜,每天亚硝酸盐摄入量也非常少,要达到中毒的量,除非是较大量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院长兼肿瘤中心主任罗荣城教授说。

    有害与否

    与“隔夜”没有关系

    大家都知道晚上炒的菜放到第二天吃就是“隔夜菜”,但要是早上炒的晚上吃,就不算“隔夜”了吧?其实不然。

    从食品科学的角度来说,隔不隔夜并非问题所在。蔬菜在加热制作的过程中,其本身含有的还原酶失去活性,无法将菜中的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但蔬菜因没有吃完,在存放过程中,会导致细菌的进入,细菌在适当条件下大量生长,硝酸盐就可能转化成亚硝酸盐。

    这样看来,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的过程,跟是否隔夜无关,而是要同时满足以下几点:
, 百拇医药
    首先取决于蔬菜本身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同种类的蔬菜在相同储藏条件下,亚硝酸盐的生成量是不一致的,通常茎叶类蔬菜最高,瓜类蔬菜稍低,根茎类和花菜类居中。

    其次是“隔夜菜”在什么条件下保存。如果将蔬菜放在冰箱中冷藏(2℃~6℃),则其亚硝酸盐的增加较少。

    第三是“隔夜菜”的保存时间。空气中的有害细菌会在两个小时内附着在剩菜上开始繁殖,这样亚硝酸盐的含量仍然会增加。

    但从健康角度来说,隔夜菜尤其是隔夜的青菜,不仅营养价值低,还易变质,最好少吃或别吃,尽量多吃新鲜蔬菜。原因在于隔夜菜对健康最大的不利是营养损失大,容易孳生细菌造成胃肠系统炎症。

    单个危险因素

    不足以诱发癌变

    “未有确切依据证明隔夜菜会导致胃癌,目前知道的是肉类腌制品及黄曲霉素(存在于发霉食物中)有一定致癌作用。”罗荣城教授表示,目前的临床观察表明,胃癌的发病原因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慢性感染、生活习惯、饮食种类、营养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因素有关,也与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异形增生以及手术后残胃等有关,单个危险因素不足以诱发癌变。

    从健康饮食角度提醒人们少吃隔夜饭并无不妥,但胃癌绝对不是“隔夜饭菜”这个单一诱因能够解释的,很多因素对健康的杀伤力比隔夜饭大。

    罗荣城教授还指出,“亚硝酸盐本身并不是致癌物,而是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可能会转化成亚硝胺,亚硝胺才是一种广谱致癌物。” 欣华,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