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保健报》 > 2013.03.26
编号:24244
“春捂”要外捂内补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26日 现代保健报 2013.03.26
    

    本报记者 燕泥

    虽说“春捂秋冻,百病难碰”,可是您知道吗,春捂不是一“捂”了事。专家指出,不仅要讲究“捂”的时机、薄厚,还要做到“外捂”和“内补”相结合。

    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重点捂好四部位

    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世杰主任医师介绍说,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度时节、阴退阳长和寒去热来的转折之期。此时虽阳气渐生,但阴寒未尽。所以,古今养生十分强调春捂,这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
, 百拇医药
    春捂时,应把握时机、温度和时差。要在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未雨绸缪。一般来说,15 ℃是春捂的临界温度,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同时还要注意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 ℃是“捂”的信号。

    春捂时,重点应捂好头、手腕、肚脐、腰眼等部位。这是因为,气温在 l5℃左右时,人体约 1/3 的热量从头部散发。冷风一吹,造成脑血管收缩,轻则使人头昏、头痛,重则会发生意外。而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神门穴,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原穴是主管各脏腑的元气和生命的原动力所发出的穴位,能够强化该脏腑的功能。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腰部酸软怕冷,经常尿频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

    穿衣讲究上薄下厚

    捂过头了也不好
, 百拇医药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多自下而生,古代养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张。《老志恒言》明确指出:“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可谓“天人相应”。这也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所以,在春季,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而上身略减则无大妨碍。

    春天的气温变化无常,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瞬间则可能寒流涌动。所以,大家平时应关注天气预报,在冷空气到来之前未雨绸缪。捂时还要把握好度,该增衣物时就增加,该减衣物时就减少。但注意别减得太快,以防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也别捂过度,因为捂得过度可使人动不动就汗流浃背,不但不能使人免受疾病的侵袭,反而会使人体内的体温调节紊乱,招致一些疾病。

    春捂只是被动防御

    别忘了主动“内补”
, http://www.100md.com
    王世杰主任医师提醒,“春捂”只是被动的防御,要想进一步防病健身,平时还应注意“内补”。即不仅要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还要注意饮食养生。

    春季养肝,饮食讲究甘淡。可多吃如黑米、豆类、芹菜、油菜、胡萝卜、栗子、红枣、枸杞子、菠萝等。将这些食物搭配食用,就能从中摄取丰富的营养,特别是蔬菜中的多种维生素可充分满足肝脏的需要。根据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的理论,也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芥末等,以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

    进补应以平淡为原则。“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食物进补时,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锅巴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中药进补主要用益气健脾的中药,如:党参、西洋参、白术、淮山等药材,以补充营养、加强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又因春季易产生热性疾病,在进补时可以用点大清叶、金银花、茯苓、薏苡仁等清热解毒利湿的中药。

    专家简介

    王世杰 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理事,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医学会物理康复医学会委员,陕西医学会科普分会委员,陕西医学会医学信息学会委员。临床擅长于痛症、脑病、消化病和疑难杂症的中医论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