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096期
编号:125321
中医临床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2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096期
     在2015年出版的《伤寒理法与经方临床》一书中,笔者反复提到一个词“中医临床理论”,希望同道可以注意到“中医临床理论”与“中医基础理论”的区别,使大家在面对复杂疾病的时候对各类疾病临床“不可通约性”的认识更清晰。

    何为中医临床理论

    中医临床理论就是针对某种病或者某类病,行之有实效、可以做到“立足长效求速效”的,对病源、病机、治法、根治、转归、预后都有清晰认识的,可以重复指导自己甚至其他同道临床的中医理论。无论是对于某个疾病,还是对于某些方药,还是对于某种临床理论……可重复的疗效,可预估的疗效,可以客观化的疗效,才对于中医有意义。

    以上这段话重点在于,不是针对所有的疾病,而是针对某种或者某类特定的疾病。

    难点在于,针对某类疾病成熟的理论,并不能完善地指导另一类疾病的治疗。所以针对每类或者每种疾病需要有不同的、可以落实的“中医临床理论”。
, 百拇医药
    我们经常在强调中医“什么病都能看一点”,这强调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泛用,或者说中医的基础思维方式。比如目前笔者在团队内部强调的:广汗法“中”思维、广汗法“圆”思维、广汗法“S”思维、“阴阳中”思维、“时人病症”辨治框架等中医的思维方式或思辨框架,这些都是对的,但是失之于泛、针对性不强,不能直接指导很多复杂疾病的中医临床。

    也许,比起“什么病都能看一点”的中医,目前中医界更需要同道看不好、看不清、看不透的时候,可以担起重担、敢言“这个病我可以只用中医方法看好”的中医。

    二者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理论是体用的关系,是阴阳的关系。相对来说,中医基础理论是体,中医临床理论是用。中医基础理论是阴,中医临床理论是阳。中医临床理论是阳的、表现于外的、体现于用的;而中医基础理论是阴的、通透于内的、做好本体的。

    中医临床理论与中医基础理论没有高下之分,基础是根,临床是叶。根深才有可能叶茂,而叶茂必须有根深,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分清两者的目的,不是为了厚此薄彼,而是为了既要打好根基,更要针对性地在临床难点上做突破。
, 百拇医药
    笔者在2018年之前,主攻儿童银屑病,系统阐发广汗法,取得并且指导同道取得了可靠的临床疗效。2018年后,在学习胡天宝老师的中医代谢理论后,开始以纯中医病房模式主攻2型糖尿病,希望用广汗法理论体系解释2型糖尿病的机理及治疗,发现难以完善地自圆其说,后用磨谷法(损谷、销谷、磨谷)理论来解释和指导实践,才觉得通透。至此越发对于各类疾病“中医临床理论”的不可通约性有了深切的认识。

    实际上,在2015年前笔者就有逐个突破、针对特定病种不断创立“中医单病种临床根据地”的想法,理论支撑即是“中医临床理论≠中医基础理论”。笔者认为,针对特定疾病的“中医临床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的桥梁。中医基础理论是针对人体生理、病理的总原则和学问,而中医临床理论是针对某一特定疾病的辨治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具体化。

    确立自己的中医临床理论

    从中医临床理论出发,我们可以去关注这个点:太阳病或者伤寒,究竟是什么病?历代伤寒家各有各的见解。有的说是时行瘟疫,就像葛洪;有的说是冬季感寒,如陶节庵、王叔和;有的说是寒毒,如庞安时;有的说是外感总病,如俞根初;有的说是肠伤寒,如祝味菊。这可以说是“一家有一家的伤寒,一人有一人的仲景”。究其原因,是谁也无法还原张仲景所处时代的时间和空间,不可能亲身经历张仲景所说的伤寒。
, 百拇医药
    在20世纪80年代,有位学者在治疗了大量流行性出血热的病人后,有许多关于出血热的思考,如重症出血热由太阳阶段转入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阶段,病情在几天至十几天内迅速恶化,直至死亡,这样便容易理解《素问·热论》一日一经之说,《伤寒论》序中家族“向余二百,犹未十稔……其死亡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描述的温疫惨状也就变得清晰起来。这种说法就把“伤寒”具体到某一个病上,所以伤寒论讲的也就是针对于这种疾病的临床理论。

    我们会发现这种观点的优点,同时也会对“伤寒为外感病总称”的说法提出一些质疑。作为学者,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盲人摸象的这种大的原则,每个人所掌握的真理都一定是局部的、局限的。

    鉴于中医理论派别太多,所以自己要讲自己的中医临床理论,讲通它,只要在自己的理论体系里面是对的、通的就可以了。针对某一种病、一类病,创造可以落实的中医临床理论。落实到一个病,或者六经辨症,或者脏腑辨症,或者病机辨症,或者其他的辨症方法……只要能真正可靠、可重复地解决临床问题,都是可以的。(张英栋), http://www.100md.com(张英栋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