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人物 > 宣传
编号:128522
张继龙:坚守一线救重患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229期
     他负责的发热门诊诊疗7000余人,连续工作40多天——

    张继龙在发热门诊坐诊。

    14人是3月1日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定点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发热门诊的日接诊量,相比高峰值的487人,减少了许多。这一天,是张继龙负责发热门诊的第43天,他和他的团队在历尽艰难之后终于看到胜利希望。

    门诊拥挤,凌晨下班是常态

    张继龙是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有着10余年的急诊一线工作经验。2019年12月底,他就一直奋战在急诊一线。今年1月19日,医院扩大发热门诊,他被抽调过来负责。

, http://www.100md.com     当时每天400多人挤发热门诊,到了凌晨仍有百来号人在排队。一旦进入诊室,医生们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张继龙不坐诊时,到了饭点常去顶班,换医生下来吃饭。到了晚上,他再加诊跟值班医生一起把高峰消化掉,工作至凌晨下班是常态。

    1月21日,发热门诊接诊487人,张继龙忙至次日凌晨一点返家。正在洗澡时,电话响了,留观室的一位老年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指脉氧陡降,年轻的值班医生急得说话都带着哭腔。张继龙立即往回赶,路上在电话中了解病情,初步判断可能为呼吸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衰,为节约时间,张继龙跑到急诊科药房借出一批救命药,拎着赶往发热门诊投入抢救。待患者神志转清,各项参数趋于稳定,已是凌晨4点多。张继龙在医院内勉强眯了一会,早上7:30接着上班。

    发热门诊的一线医生很多不是急诊专业的,张继龙有10余年急诊工作经验,每当遇到危重患者抢救时,他都会亲自参与。每位医生第一次来发热门诊时,张继龙都会对他们说“有任何困难24小时打我电话”,这句话成了其他医生的“定心丸”。
, 百拇医药
    患者拒绝治疗,他耐心安抚

    当时,轻症的、重症的加上怀疑被感染的,都拥挤在发热门诊,部分患者情绪特别激动,有时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在救治工作之外,张继龙身为发热门诊的负责人,还得身兼安保工作,安抚患者处理过激行为,他深知这时医务人员的安抚能使患者得到安全感。

    1月21日晚,十点刚过,一位50多岁的发热患者,当时体温40℃,直接躺倒在发热门诊入口处的地砖上,拒绝就诊,拒绝治疗,唯一的要求是立即收他入院。当时气温低,还下着雨,张继龙十分担心他病情加重,向他耐心沟通和解释目前的困难和相关的政策(当时该院还不是救治定点医院)。

    一个小时之后,男患者终于愿意站起来配合治疗。张继龙帮他挂号取药,看到他开始治疗后才放心。患者治疗后退烧了、精神状态好转,后转入定点医院住院治疗。

    病情复杂,从不掉以轻心
, 百拇医药
    2月29日,发热门诊门诊量24人;3月1日,门诊量14人。相比1月中下旬至2月初,每天400多人的日门诊量,病人少了太多。但棘手的问题并没有减少,24小时随时待命的节奏没有改变。

    2月24日的凌晨,120把一位患者送往一家非定点医院,急诊考虑为严重心力衰竭,因她胸部CT提示有肺部感染,不能排除新冠肺炎,又被120紧急转运至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发热门诊,情况危急,张继龙的团队立即抢救。

    张继龙介绍,部分非定点医院取消发热门诊后,像这样的急诊患者,只要有发热等呼吸道症状,都送往发热门诊。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且不说,脑外伤、先兆流产、急性心肌梗死、下肢动脉血栓等危急患者,发热门诊都接诊过。这些复杂的病情,对于以非急诊科医护为主体的发热门诊,是巨大的挑战,但是我们不能退缩或有任何抱怨。

    没休息一天,自觉很幸福

    1月19日至3月1日,张继龙负责发热门诊的43天里,发热门诊共接诊患者7063人。高峰时,整个团队有18名医生和53名护士。所有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必须在这一关得到排查,明确是或不是感染了新冠肺炎。

    从最初的急诊科,到后来的发热门诊,至今张继龙没有休息过一天。他的妻子单萍,是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医疗组长,也一直在一线。他和妻子已有50天没有回过家,6岁半的孩子交给69岁的岳母照顾。一老一小很健康,夫妻还能常见面,他自觉已经很幸福了。(谯玲玲),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