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药业 > 观察评论
编号:128982
提升研究热度 释放冷背药材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255期
     冷背药材是中药宝库中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宝物,是值得花力气来研究的资源——

    败酱草。

    从事中药工作的人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中药究竟有多少种?笔者真答不上来,只能说:“常用的有二三百种”。不常用的中药则多了去了。

    不常用中药有一个习惯名称叫“冷背中药”或“冷背奇中药”。

    道不明的“奇花异草”

    中医用药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发现的过程。古人在千年的医疗实践中,不停地进行中药选择,也不断地让一些疗效不好的中药淘汰。《神农本草经》载有中药300多味,南北朝记载有700味,到明朝时总结出近2000味中药。
, http://www.100md.com
    从中医的起源和发展来看,最早药材多数产于黄淮平原、关中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以及它们附近的山地,后来才逐步发展到三北、两广、云贵等地区。也就是说,中医最常用的药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原一带,因为这些药经过几千年的应用中医已经很熟悉了。

    砂仁唐代才为中医发现,三七更是晚至明代,这些后开发的药由于早期中医对它们的应用实践相对较少所以用得少,成为中医冷背药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岭南地区和云贵高原,由于植物物种特别丰富、历史上经济开发又比较迟,是我国冷背药的集中产地。

    有人认为中医的冷背药可能都是一些疗效不好的药,这种观点并不准确,冷背药中的绝大部分是因为中医界接触这些药物较晚,实践较少,业界对它们认识不充分,加之一些地方多交通不方便,药材很难运出来,因此被“冷落”了。其实冷背药中有许多疗效非常好的中药。

    中医药文化从来不保守,它会吸收我国各民族乃至世界各民族的用药,并逐步把它转变成中医用药,所以现在的冷背药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医的常用药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 百拇医药
    冷背药是中药宝库中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宝物,是值得花力气来研究的资源。

    冷背药之所以“冷”和“背”是因为它们用量较少、经济价值不高,常常得不到商业重视。药商之所以要做冷背药生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医疗仍有需求,这是冷背药在今天还存在的主因。

    “冷背中药”实质还是指商业(经济)价值比较低的一种中药材类别。在学术上,那些在传统中药处方中很少出现的药,专家给了一个比较专业的名称叫“少常用中药”,《中药志》中就是用的这个词。

    由于“少常用中药”一词平时很少被提及,所以大家习惯上还是用“冷背中药”一词,实际上这两个词有一定区别。比如中药的虫草、番红花等,由于资源少而属于少常用中药;但由于它们的经济价值比较高,药商不可能把它当成冷背药。又比如墨旱莲,《中药志》认为它是常用药,药材市场上则是冷背药,就是因为它便宜。

    总之,医家看是否常用,商人看能否赚钱。这就是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决定看法。
, http://www.100md.com
    冷背中药是个宝

    既然冷背中药用得比较少,是不是就没有必要加以挖掘整理?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冷背药占中药材品种中的大部分。在医院的中药房中,常备中药多在500多种,但中医真正用得比较多的药也就约200种,剩余一大半在中药房里也常被称为“冷背药”,但有时两者界线很难划得清楚。由于各地的用药习惯不同,冷背药的界定差异是存在的。

    其次,冷背药是中药质量的重要一环。粗略估计,在老中医的用药中,冷背中药平均要占到1/10以上,也就是说每张方子中平均会有一到两个冷背药。此外,中药多是复方用药,一药错则全方错。所以搞好冷背药的研究,控制冷背药的质量对于提高中药质量、确保中医疗效很重要。

    冷背中药里藏龙卧虎,一些药是中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冷背药常不受人重视。首先,对于药材商人而言,冷背药种类很多、用量少、非常麻烦,还赚不到多少钱。其次,质量监管者也会因为其种类多、不熟悉、各方面的研究资料比较少,难以着手进行质量控制工作。
, 百拇医药
    药典中的许多冷背药质量标准都很简单,一个性状鉴别,最多再加上一个显微鉴别,其他就没有了。冷背药的其他方面研究,如基源研究、野生变家种、产地加工、质量控制、饮片的炮制生产工艺等,业界很少有意愿或动力去推动。

    冷背药材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源问题。资源特别稀缺的冷背药材,价格一路攀升,越挖越少,急待解决其野生改家种的问题。如人参属的植物竹节参,过去有人用它来冒充人参,现竹节参越挖越少,其价格已经是栽培人参的好几倍。

    以前资源丰富的冷背药材,现在也因采收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价格随之水涨船高。

    冷背药材品种有时还存在混杂误用问题。

    尽管冷背药的用量占中药总用量的比重并不大,但它依旧可能影响中医药的疗效,我们应该重视起来。

    冷背药应有春天
, http://www.100md.com
    冷背中药是中医药宝库中的艳丽奇葩。业界的不懈努力,定会迎来冷背中药健康发展的春天。

    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推动冷背中药研究和发展。

    理清品种,正本清源。中药冷背药的研究,首先要解决基原问题,重点是冷背中药的分布、资源状况以及各地习用品种。特别是要搞清楚同一个名称下各地习用物种。比如,这次在新冠肺炎疫情抗击中用于治疗的疏风解毒胶囊,其中最主要的一味药败酱草为冷背药。败酱草来源相当复杂,各地用药习惯不一样,北方用的是菊科的几种植物,江苏一带用的是十字花科的菥蓂,而疏风解毒胶囊用的则是败酱科的黄花败酱,由于各地习用的物种不一样,在市场上会造成了一次定的混乱,因此搞清楚每一个地方的用药习惯和药材来源非常重要。这方面问题,从2012年开始的新一轮中药资源普查已经积累了大量资料,业界进一步的工作应该是更好地整理和发掘。

    结合扶贫建立野生变家种的种植基地。冷背中药绝大多数都分布于偏远地区,作为当地的野生植物,其半野生抚育和野生改家种的研究工作相对比较容易。最重要的是,冷背中药种植也是贫困地区最容易开展的产业化扶贫项目,全国各地的冷背药应用品种数据估计不少于2000种,这是一批相当可观的扶贫项目资源。
, http://www.100md.com
    然而冷背药用于开发也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每一种的需求量太小,用量稍大一点的一两个县的产量就可以满足全国的需求。用量小的也只能在一两个乡发展。最佳途径就是结合扶贫攻坚,对贫困地区给政策。建议根据药材的分布区域,选择若干个贫困县,给予生产某种药材的批准文号。

    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实施精准种植,网络区块链化管理,真正地做到产品可溯源,而没有获得批准文号地区生产的药材不得在市场上出售。这样可以保证扶贫工作的精准和持续,同时也方便了管理,确保药材的质量。

    从技术层面上看,冷背中药材生产后期加工比较简单,可以在偏远地方就地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实实在在地搞好精准扶贫。

    (作者周建理系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