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303期
编号:132362
2020庚子年三伏养生要点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303期
夏季,夏日,三伏的来历,今年三伏的运气特点,三伏调养要点,三伏贴冬病夏治
     夏日炎炎,如今已步入三伏,即我们常说的伏天儿、伏日。民谚有云:“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从气象学上分析,入伏后受副热带高压加强影响,阳光照射增强,雨水增多,地表湿度变大,地表热量不断累积,天气闷热日增,但这也正是一年中阳消阴长的开始,是“借天地之气补养人体阳气”的好时节。那么,在三伏期间又该如何更好地调养?

    三伏的来历

    三伏天出现在夏至后,小暑和处暑之间,是夏秋交接过渡的长夏时节。“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于地,又提示人们在这个时节要注意“隐伏”以避盛暑;此外,“伏”音同“福”,又含有纳福吉祥之意。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入伏时间按节气和日干支配合而定。

    古人有“夏至三庚数头伏”之说。中国传统“干支纪日法”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来代指每日。其中,每逢日干为“庚”的日子叫“庚日”,庚日按天干顺序每10天循环出现一次。按五行理论,火克金,夏属火,秋属金,天干中的庚亦属金,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金秋之气欲起,却被夏季之余火所抑而伏藏,称为伏日。正如唐人颜师古注解《汉书·郊祀志》时所言:“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也。立秋之后,以金代火,故至庚日必伏。”所以,古人结合长期实践观察和理论推算,认为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初伏;初伏经过10天后,即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进入中伏;而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进入末伏,亦持续10天,从初伏到末伏,合称“三伏”。

    需注意的是,初伏和末伏都为期10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