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310期
编号:132609
水火失济证的多脏腑关联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3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310期
     中国古代的经典名著《周易》蕴藏了天地运行的道理,其中的诸多内容早在先秦至秦汉时期就已渗透到中医的理论当中,中医观念里的“水火既济”一词就来源于《周易》,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水火既济从某种层面上讲即坎上离下相济之意,从卦象的角度分析,阳爻分为一、三、五,阴爻分为二、四、六。既济者,佳卦也,水在火之上,水性下注,火性上炎,在上者可下之,在下者可上之,水火易交合;未济者,凶卦也,火在水之上,依水火原始之性,上者升达向上,下者下泄向下,故不易交合。故本文选取从广义的分类切入,从脏腑辨证的角度出发以肾脏本身、肾与心、肾与肝、肾与胃的关系为例探讨水火失济的病因和治则治法,现将水火失济证浅析如下。

    肾脏自身水火失济

    “五脏藏精,精化气,气分阴阳”的理论就已指出,任何脏腑内都藏有阴(水)阳(火)两个方面。以肾为例,《冯氏锦囊秘录·论变黑腰痛》曰:“肾之为脏, 水脏也, 水居北方, 天一生之, 故受气之初先生两肾, 左为肾而属水, 右为命门而属火, 所谓非水不生, 非火不成, 水火相济, 阴阳之征兆也。”肾阴即“元阴”“真阴”,肾阳即“元阳”“真阳”,二者为人一身阴阳之根本。对于肾阴与肾阳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张景岳认为肾为“水火之府,阴阳之宅,精气之海,死生之窦”同时他又提出“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的经典理论。肾中藏水火,水即属阴性质的肾精和阴液,这些具有宁静、凉润、抑制作用的物质构成全身阴之根本,五脏六腑皆依赖其滋养;火即属阳性质的肾气,这些具有推动、兴奋作用的物质构成全身阳之根本,五脏六腑皆依赖其温煦。若肾中水火调和则肾的生理功能就得以正常发挥称之为“水火既济”,若肾中水火失和则火不为水之主,水不为火之源,水火相离阴阳相诀。这就会导致肾脏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问题,阴阳不能相互制约调节,出现水火失济的表现。

    水火失济证主要的病机在于阴阳关系的失调,因此主要治则就为调摄阴阳,使二者达到冲和的程度。《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