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X > 泄泻
编号:131002
从湿盛脾虚辨治泄泻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338期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泄泻首载于《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有“鹜溏”“飧泄”“注下”等病名,对其病因病机等有较全面的论述,并指出风、寒、湿、热皆可致病。《难经·五十七难》谓:“ 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提出了五泄的病名。《金匮要略》将泄泻与痢疾统称为下利。至宋代以后才统称为泄泻。陈无择在《三因及一病证方论》中提出,不仅外邪可导致泄泻,情志失调亦可引起泄泻。《景岳全书》提出了以利水之法治疗泄泻的原则,云:“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李中梓在《医宗必读·泄泻》中提出了著名的治泻九法,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泄泻的治法。清代医家对泄泻的认识,在病因上强调湿邪致泻的基本机制,病机上重视肝、脾、肾的重要作用。《临证指南医案》提出久患泄泻,“阳明胃土已虚,厥阴肝风振动,以甘养胃,以酸制肝”。西医学中的急性肠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肿瘤、肠结核等,或其他脏器病变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以泄泻为主症者,均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颜正华认为,泄泻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包括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病后体弱及先天禀赋不足。外因主要为外感寒湿或暑热之邪,其中以湿邪最为多见。泄泻的病机关键是湿盛和脾虚,因湿盛而致脾虚者多为急性泄泻;因脾虚而后湿邪阻滞者多为慢性泄泻。泄泻之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病机之关键,同时与肝、肾两脏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脾胃虚损,湿困中焦,大肠功能失司。泄泻的主要治疗原则为运脾化湿。急性泄泻多以湿盛为主,重在化湿,佐以分利。再根据寒湿和湿热的不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