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378期
编号:136090
扶阳气、保胃气是散寒的基础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378期
     东汉末年,中原地区爆发了规模较大的伤寒病,致病率和致死率高。张仲景曾记载:“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伤寒是古代外感热病的统称,《小品方》云:“云伤寒是雅士之辞,云天行温疫是田舍间号耳”。那么张仲景在古代并没有确定是何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条件下,是如何治疗伤寒的?

    我们知道,自然界存在种类繁多的病原微生物,在亿万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和人类共同进化。在进化过程中,人体产生了特定的应答模式应对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在受凉、劳累、淋雨等情况下感染病原微生物时,从病原微生物的角度上来说,外源性致热源,激活体内吞噬细胞合成、释放内源性致热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骨骼肌寒战,产热增加,导致发热。从机体的角度来说,发烧是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的有益保护性机制。发烧时体温升高,相对较高的体温会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和繁殖,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性显著增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