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律失常
编号:135282
邓铁涛应用“双五”理论辨治心律失常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404期
     邓铁涛教授潜心研究中医学理论数十载,提出“五脏相关”理论与“五诊十纲”诊疗思维,简称“双五”理论,也将其应用于心律失常的诊治。邓老提出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医学具有整体调治优势,中西医结合疗法相辅相成。

    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心律失常既可呈特发性又可继发于其他心血管疾病,严重者危及生命。心律失常可属中医学“心悸”“怔忡”“惊悸”等范畴。《素问·三部九候论》曰:“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王冰注解:“参,谓参校。伍,谓类伍。参校类伍而有不调,谓不率其常,则病也。”可知“参伍不调”指脉象错杂参差不齐、节律凌乱,与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所产生的脉象“脉搏短绌”一致。

    古代中医学认为“参伍不调”为病,而现代中医学认为“类伍整齐者”亦可能为病。通过动态心电图、食道调搏、电生理等现代医学检查,节律整齐者亦可为心律失常,如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部分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等,并根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明确病因,区分器质性病变与功能性病变。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宗气贯注于心脉,气虚则心失所养,气虚日久,则累及心之阴阳。此外,清代·唐容川《血证论·怔忡》提及:“凡思虑过度及失血过多者,乃有此虚证,否则多挟痰瘀,宜细辨之。”可见心气虚弱,心之阴阳亏损,使得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痹阻心脉,心脉失和,是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

    现代医学不同病因所导致的心律失常,其中医病机认识亦不相同。如冠心病心律失常者,著名中医学家郭士魁教授提出,冠心病的主要病机是气滞血瘀,并认为血瘀证常伴热邪,且痰瘀同源,常采用清热化痰之剂与活血化瘀药进行配伍,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冠通汤就是痰瘀同治的常用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