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压力
编号:138710
治疗足底筋膜炎宜用关中李氏骨伤流派筋结病灶减压除痛针法
http://www.100md.com 2021年5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455期
     笔者为第四代关中李氏骨伤流派传承人,在继承了李堪印教授中医骨伤理筋手法的基础上,依据整体与局部的特性,创新性地将中医经筋学说、筋膜学说以及康复医学的理论体系与传统的针灸学说相融合,提出了治疗足底筋膜炎新的治疗方式。足底筋膜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发病率约为10%,好发于40~60岁的人群。其典型症状为足跟负重时的压力痛;.休息后的晨起痛;久行久站后的累积痛;小腿后侧、跟腱处的伴发痛。本病迁延日久,容易反复发作,反复的疼痛导致正常步态转变为避痛步态,严重影响下肢力线,影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及医学问题。

    理论思路

    笔者认为:本病与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联系密切,是由于运动或神经系统病变而导致的筋不束骨,骨不张筋的一类病症。患者往往是由于突然地、单次远远超过平时自身的活动量而造成损伤,劳损导致体位发生变化,使其足跟不该着地的地方着地,不该负重的地方过多负重,最终导致跟骨与地面接触位置产生偏倚,足底局部产生类似血泡、水泡的病理产物,带给患者刺痛的感受。因此,治疗思路上依据《灵枢·经筋》提出的“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的理论,将“腧”定义为压痛点,总结出以“以痛为腧”和“以灶为腧”相结合的治疗方式;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按压局部痛点时,可触及位置表浅的囊状包块,结合经筋学理论中的滑液囊解剖,发现当对滑液囊行针刺减压后,能够起到除痛柔筋的功效;依据肌筋膜理论,对肌肉、筋膜条索状物、结块状物行局部点刺、透刺后,能够恢复肌肉、筋膜的正常生理功能,使其“主束骨而利机关”的作用得以实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