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475期
编号:136900
堂下花开白玉簪
http://www.100md.com 2021年6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475期
     一场夏雨过后,玉簪花亭亭玉立于茂密的绿叶丛中,鹅黄色的花蕊挂着晶莹剔透的雨点,远远望去,宛若清新脱俗的美人,在风中轻摇裙摆,娉婷袅娜。

    玉簪为百合科玉簪属多年生宿根植物,又名白萼、化骨莲、白鹤仙。《本草纲目》中记载:“未开时,正如白玉搔头簪形。”玉簪为我国本土植物,并且广泛种植,花期为6~8月,花开之时,数枝花葶从绿叶中探出头来,上方花朵呈喇叭状,六片洁白的花瓣徐徐伸展开来,似玉般洁白无瑕,又似仙鹤般楚楚动人,露出鹅黄色的花蕊,正如明代李东阳所言:“小园纡步玉堂阴,堂下花开白玉簪。浥露余香犹带湿,出泥幽意敢辞深。冰霜自与孤高色,风雨长怀采掇心。”轻嗅玉簪花瓣,丝丝清香沁人心脾,倒让人暑意尽消。

    也正是由于其清新脱俗的外表,使得玉簪也成了美好爱情的象征。《西京杂记》有云:“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格倍贵焉。”说的是汉武帝用白玉簪为宠妃李夫人搔头,引得大家纷纷效仿,玉的价格也由此而倍增,玉簪花因形与其相似而得名。

    除此之外,众多的诗篇中还将其视为仙女遗落在人间玉簪的化身,王安石曾作诗:“瑶池仙子宴流霞,醉里遗簪幻作花。万斛浓香山麝馥,随风吹落到君家。”李东阳《玉簪花》云:“昨夜花神出蕊宫,绿云袅袅不禁风。妆成试照池边影,只恐搔头落水中。”不管是“仙女抛簪”,抑或是“美人簪花”,都寄托了人们对玉簪花深深的喜爱之情。

    古人以玉簪花入化妆品,大抵也是看上了它的花香。《群芳谱》记载:“花未开时,装铅粉在内,以线缚口,久之,妇女用以傅面,经岁犹香。”无独有偶,《红楼梦》第四十四回也有关于玉簪用作化妆品的描述:前面说到凤姐打了平儿,宝玉安慰平儿,在这里详细描述了当时的化妆品:“宝玉忙走至妆台前,将一个宣窑瓷盒揭开,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拈了一根递与平儿。又笑向她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玉簪花香气扑鼻,古人将未开花的玉簪摘下来,取由紫茉莉种子研磨而成的“珍珠粉”装进花瓣,然后密封,高温蒸制,再晾干放置盒中,留以待用。花瓣里的“珍珠粉”吸收了玉簪花独特的香味,女子用以敷面,不仅可以提亮肤色,还能够持久留香,不得不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我国自古便有鲜花入馔的习惯,“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我们熟知的玉兰、栀子、梅花,还有玉簪,都是可以食用的。在《广群芳谱》中记载:“花瓣拖麫,香油炸过,入少糖霜,香清味淡,可充清供。”将玉簪的花瓣混合糖霜,外以面裹之,油炸之后,香酥可口。

    玉簪全草入药,味甘、性凉,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散肿消瘀、调气活血之功,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疮毒、小便不通等疾病。民间经常将其捣烂外敷,用于治疗疮疖肿疼、毒虫咬伤,疗效明显,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蛇虺螫伤,捣汁和酒服,以渣敷之,中心留孔泄气。”(邓海祥), 百拇医药(邓海祥 河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