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500期
编号:139945
《伤寒论》寒热错杂证辨治规律探析
http://www.100md.com 2021年7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500期
寒热错杂证是指在患者身上同时出现寒证与热证,呈现寒热交错的现象。这就需要在治疗时将寒凉药与温热药配伍使用,寒温并用,使其各行其道,发挥既相反又相成的治疗作用——
     寒热错杂证是指在患者身上同时出现寒证与热证,呈现寒热交错的现象。这就需要在治疗时将寒凉药与温热药配伍使用,寒温并用,使其各行其道,发挥既相反又相成的治疗作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阴阳”是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概念,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应双方属性的概括。寒热之中,寒为阴,热为阳。且寒热亦是八纲辨证中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因此,辨别寒热对辨证论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伤寒论》中多处提及寒热错杂证的辨治,通过对《伤寒论》中不同证型的寒热错杂证的总结与分析,可得出某些辨治规律,以求临床运用自如。在寒热错杂证中,寒热错杂的部位、证候特点尤为值得关注,本文按照六经辨证的顺序对《伤寒论》中寒热错杂证辨治规律进行探析。

    太阳病篇

    表寒里热,宜解表清里

    临床表现可见恶寒,发热,身痛(或重),无汗,烦躁,脉浮紧(或浮缓)等症状。代表方剂为大青龙汤和桂枝二越婢一汤。

    证候分析:脉浮紧、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属典型的太阳表实证;脉浮缓、身重、烦躁则因阳郁内热所致。

    方剂比较:大青龙汤与桂枝二越婢一汤病机均为外寒兼内热。大青龙汤为外寒内热之重证,治以峻汗;桂枝二越婢一汤为外寒内热轻症,治以小汗。

    热扰胸膈中焦虚寒,宜清上温中

    临床表现可见身热不去,微烦,腹痛,下利,食少等症状。代表方剂为栀子干姜汤。

    证候分析:身热、微烦为上焦有热;腹痛、下利、食少为中焦有寒。

    心下痞兼阳虚,宜泻热消痞扶阳固表

    临床表现可见心下痞,无表证恶寒汗出等症状。代表方剂为附子泻心汤。

    证候分析:此心下痞当属热痞,无形之热邪壅聚中焦心下,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故作痞,胃脘灼热、心下痞等均为热结胃中的表现;阳虚不能温煦体表和司汗孔之开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