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物大全 > 副食品类 > 牛奶 > 酸奶
编号:199103
厂商联合设下骗局 用“含乳饮料”充当酸奶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29日 [ 梁桦 徐颖 ] sohu 财经
     用含乳饮料充作酸奶误导消费,是厂商联合设下的骗局——冒充酸奶销售为何屡禁不绝

    日前,本报不断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电话,反映一些商家、厂家将含乳饮料充作酸奶误导消费;新华网成都8月12日的一则消息《别把“含乳饮料”当酸奶》显示出四川省此种现象的严重性;据悉,广东、河南等省市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为此,记者走访京城诸多超市和食品零售点,发现许多的商场和经营者都在用含乳饮料打酸奶的擦边球。

    市场:酸奶=乳酸饮料

    从8月17日到21日,记者走访了京城的诸多超市和晨间食品代卖点,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这些销售点标明和叫卖的酸奶其实很多是含乳饮料,标识误导现象非常普遍。

    镜头一:19日,在紫竹院晨间食品代卖点,记者想买几袋酸奶,经营者告诉记者,“诺,这些都是。”记者查看了一下,在这五六种酸奶中,有所谓的天然味、草莓味、菠萝味、甜橙味、加AD钙奶等多个品种系列和花色,都是大号字标出酸奶或酸牛奶,然而仔细一看,旁边还另有几个关键小字:乳饮料、饮料等。“这些不全是酸奶吧?”面对记者的质疑,经营者拿出了一袋标明北京光明健康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无糖酸牛奶给记者,“这是真酸奶。”酸奶还有真假之分吗?
, http://www.100md.com
    镜头二:19日,在革新路某大型超市,当问及超市服务员为什么要将含乳饮料做酸奶产品推介,这里的服务员不屑一顾地说,“它们区别不大,都是乳酸饮料。”“那么乳酸饮料和酸奶产品哪个好卖呢?”“当然是酸奶问得多了。”“你们这样酸奶和乳酸饮料不分地引导消费者购买,是不是在误导消费者呢?”面对记者的提问,服务员的回答是:“消费者没长眼睛吗?”

    厂家:消费者贪图便宜

    就乳酸饮料打酸奶擦边球的现象,记者采访了京城某著名奶制品集团公关处,该处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集团生产三大类产品,一是液态奶,二是酸奶,三是奶粉,当然含乳饮料也生产。她告诉记者,酸奶产品和含乳饮料实际上有很大的不同,这表现在营养价值、包装、价格上,很容易区分。如果有这样的现象发生,是消费者自己贪图便宜造成的,因为酸奶的价格高于含乳饮料。消费者有眼睛,完全从包装上可以看出来,更可以从价格上做出判断。她认为酸奶和乳酸饮料有不同的消费群体,各有各的存在价值,但是三元集团更注重酸奶消费群体。
, 百拇医药
    专家:这是欺骗行为

    “用含乳饮料来打酸奶的擦边球,这在全国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位于哈尔滨市的中国质量监督局乳制品检验中心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而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与法律事务部副主任韩华胜对此的评价是,从1994年,酸奶标识误导问题在中国就开始出现,但是始终没有得到改正。对于执法部门来说,含乳饮料冒充酸奶是个较为特殊的情况,因为它既不同于以次充好,也不同于以假充真,厂商长期约定俗成的惯例造成了执法的难度。有些省市的工商部门曾经对一些著名品牌的乳酸饮料企业送达了行政建议书,要求这些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现行酸牛乳标准标注产品名称和标签,不得有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并进行自查,但往往是无果而终。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去年春季曾书面建议有关部门对此尽快予以规范。但一年之后,该委员会发现,这种标识误导现象仍呈死灰复燃之势。

    关于上述奶制品集团所谓消费者贪图便宜购买含乳饮料的说法,韩主任反驳道,“这根本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同样的品质下,消费者当然要选择最便宜的。在酸奶和含乳饮料的问题上,根本原因是经济利益在作怪,是厂商联合欺骗消费者。这与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很多食品在打保健食品的名称一样属于严重欺骗行为。”

    那么,如何认识这种标识误导现象呢?记者为此走访了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与法律事务部副主任韩华胜。他告诉记者,当消费者受到厂商和经营者的误导而买了含乳饮料时,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获知权不仅受到了破坏,而对于那些特殊群体,如母婴群体来说,她们遭受的伤害就更严重。韩华胜建议,在厂家、商家经营缺乏诚信的情况下,消费者只有提高警惕,购买时小心辨认。

    来源:[ 经济日报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