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专家 > 专家风采 > 预防医学专家
编号:213759
杨光圻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1.病因研究

    杨光圻根据当地报告的牲畜脱毛掉蹄症状,对照已知牲畜硒中毒的类似症状,推测出人的脱发掉甲病可能与硒中毒有关,在实验室中他测出病区“有毒”玉米的含硒量竟高达每公斤0.557毫摩,为正常地区的500—1000倍。他和王淑真用该玉米喂养大白鼠,大白鼠迅即出现典型硒中毒症状。他们在饮水中添加三氧化二砷能显著拮抗此毒性,从而证明“有毒”玉米的毒性来自硒。1966年他到恩施县现场,在地区领导的支持下,继续对发病原因进行研究。在发病高峰过后,他们测出病点居民血硒均值高达每升含0.04毫摩,约为正常地区的20倍,而邻近的非发病点则接近正常范围,重病村居民在发病高峰时,成人日摄入硒量最高可达30000微克左右,而普通地区多在100微克以下。他与地质队合作查出该地区硒的来源为石煤。他找到的煤样中硒的含量最高的竟达9.2%,为世界前所未见。煤中除高硒高氟外尚含有镉,在该地区环境中还有砷。煤硒通过风化或其它作用被转化为可利用态后,随雨水而聚于土壤,再通过以当地动植物做成的食品而进入人体。
, http://www.100md.com
    2.高硒区发现的意义

    恩施地区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有科学证据的高硒地区。其形成与高硒高氟煤的分布有关。除恩施地区最为明显外,北迄陕西省紫阳县,南达湖南省大庸县也均有高硒石煤分布,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人硒摄入量最高的地区。国外曾有摄入高硒使人致畸胎、致癌及促龋齿等说法,但据我国高硒区内的初步调查对此尚未获证实。

    揭示硒和克山病的关系 克山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地方性心肌病,分布在我国15个省、自治区的农村中。该病爆发时,患者死亡率很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头20多年,专家们对此病的病因研究,在生物病因方面未能得到证据。70年代初期,专家们对克山病的研究主流趋向于水土病因。杨光圻于1971年参加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克山病防治科研小分队(以下简称小分队),他根据当时的病因研究进展,同意下述论点,即:克山病是一种具有明显营养缺乏病和生物地球化学疾病特点的,并且是由多因素引起的疾病。

    0年代初,小分队根据病区中大量的动物缺硒病的事实,开始组织全队力量对患者进行补硒预防克山病的效果观察。为了弄清病区居民及其居住环境中硒的含量,杨光圻和王光亚等讨论并开始建立微量硒的测定方法。1972—1973年间,他们测出了黑龙江省及陕西省病区居民的血液、毛发中硒的含量极微,并测出该病区居民硒的日摄入量平均值仅为11微克,远低于非病区。在1973年第一次全国克山病病因座谈会上,杨光圻报告了此项测定结果,首次揭露出病区居民处于世界罕见的贫硒状态。此项研究成果不仅促进了病区居民的补硒工作,而且为硒的水土病因研究打下了科学基础。以后他们又提供了整套在人的血、尿中以及食用水、土壤、食物中微量硒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在我国克山病及大骨节病的研究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百拇医药
    证实克山病是一个与人体硒缺乏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疾病,在方法学上国内外无先例可循。杨光圻参加对人体补硒预防克山病效果观察的同时,还跑遍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主要病区,观察各病区克山病流行特点以及该病与人体内低硒的关系,并在黑龙江省、山东省及四川省设立四个点,观察人体低硒和克山病季节高发的关系。他还对一些条件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以上工作,他证明克山病仅发生在低硒区居住的低硒状态居民中,但单纯低硒又不能引发克山病,提

    1.结论和证据

    (1)克山病是一种与人体内硒缺乏有关的营养缺乏病。克山病区的居民不仅组织硒的含量低,而且全血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及负荷尿硒排出率也很低,这说明克山病区居民处于硒的极端缺乏状态。若克山病的发生确与人体内硒的缺乏有关,则补硒后对克山病预防效果应当明显。1974—1977年,小分队全体人员在克山病高发点四川省冕宁县对1万余名儿童进行补硒效果观察。在观察的前两年,对照组儿童急发率为9.6‰—13.6‰,而补硒组儿童急发率下降至1.0‰—2.2‰。死亡人数前者为53人,而后者仅1人。对照组儿童发硒含量在观察前后变化不大,而补充组儿童的发硒则从每公斤含0.177微摩上升到每公斤含0.658微摩。后两年对全体接受试验的儿童进行补硒后,该病急发率继续下降,1977年急发率及死亡人数均下降到零。1975年,西安医学院在陕西省店头地区对1077名儿童分组进行观察,其中补硒组的儿童克山病发病率为7.4‰,而对照组儿童发病率为57.4‰。以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观察报告均相继证实了以上的结论,说明克山病是一种与人体内硒缺乏有关的营养缺乏病。

    (2)克山病是一种发生在低硒地区的生物地球化学疾病,低硒是病区的水土因素。对全国病区及非病区硒的含量作一般比较,可以看出农村典型病区中饮用水、土壤、粮食,人的血、发及尿中硒的含量与非病区不仅差别明显,而且分界值也很清楚。病区均处于极端乏硒的状态。杨光圻等又曾对病区和非病区的自然划分进行过研究。这种划分,在小范围内往往不过是一山一水之隔,而在大面积内病区则呈灶状分布。他们根据在山东省、河北省、四川省、陕西省北部及湖北省西部等病区的观察结果,证实所有大小病区及非病区的自然划分均符合克山病分布在低硒区的规律。,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 3 4 5 6 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