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学专家
编号:213914
楼之岑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更是精神焕发,忘我地进行工作。在他的指导下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1982年,关于中药细辛挥发油的研究获得了北京市学术成果奖;1985年,在中药大黄的系统研究中发现了根茎中呈蛇管状的特异导管,在秦艽中发现了特异的内、外周皮及其在根的分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关于中药材同名异物品种的系统研究(大黄类)获得了1986年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卫生部科技成果奖。1987年,在国产麻黄形态组织学研究中发现了我国西南产麻黄草质茎中具有陡度较大的三生螺纹的导管、木纤维和管胞,在麻黄生物碱类含量测定中建立了同时测定三对立体异构的生物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常用中药材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对促进中药标准化和进一步修订《中国药典》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该项目中,由楼之岑担任北方组组长。所承担的61个专题,于1989年和1991年春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验收鉴定。其中他指导的防风、秦艽、龙胆等10个专题研究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认为在深度、广度和创新性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另外5个专题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由他指导的“电脑在中草药鉴定中的应用——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指纹鉴定”课题也于1989年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验收鉴定,被认为立题新颖,结果可行,获得了一致好评。
, http://www.100md.com
    重视科研成果的整理总结和学术交流 40多年来,楼之岑和他的合作者先后发表科研论文、学术报告与综述文章共150余篇,著书21部。他深深感到,祖国医药学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而宝贵的经验,用科学方法整理和研究中药遗产,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交流,是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1953年,中国药学会成立了中药整理委员会,他积极提倡和参加中药材的调查与研究,主编并出版了《中药鉴定参考资料汇编》第一集,收载了50种中药。1958—1961年,他主编了《中药志》,先后共出版了四册,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一致好评,尤其日本生药学界引起了极大的重视,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科学观点编写的中药巨著,美国《经济植物》杂志亦发表文章赞扬此书内容丰富。该书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目前,已完成《中药志》第二版(6册)的修订工作,并出版了4册。此外,他还参加了《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汉英常用中医药词汇》、《汉英医学大辞典》、《原色中国本草图鉴》(英文本)、《中药彩色图谱》(英文本)等书的编写和审改工作。

    他在学会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承担了许多社会工作。审阅稿件占去了他很多时间,他把此项工作视为培养年轻一代药学工作者的途径之一。他对来自各地的稿件,认真审阅修改,对作者进行有益的指导。他积极参加各地的学术交流活动,常常利用假期,应邀到许多省市讲学,受到当地药学界的热烈欢迎。他还曾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活动。1979年,他接受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邀请,赴瑞士日内瓦担任WHO总部药用植物顾问,为制定国际植物药标准起草了植物性生药的一般检验法,并对13种药典的有关规定进行了比较和讨论。这个文件曾由WHO印发世界各国有关机构和科学家征求意见,受到了普遍好评。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天津召开关于植物药标准化与应用的国际会议,他当选为会议主席。1982年,联合国世界工业发展组织(UNIDO)在北京举办传统医药讲习班,他参加筹备并亲自讲课,深受各国学者的欢迎。他还数次率代表团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并在国外大学中作学术报告,积极宣传我国医药事业的成就。1981年,他和日本著名生药学家柴田承二教授共同发起组织“中日天然药物学术讨论会”,每两年轮流在中、日两国举行,对两国学术交流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 百拇医药
    40多年来,他为发展生药学教育和中药研究,刻苦奋斗,开拓创新,坚持不懈,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世界上享有盛誉的生药学家。1989年,他所领导的北京医科大学生药学科已被国家教委评选为全国高等学校的生药学重点学科点。如今,他虽然年逾古稀,但仍然一如既往,在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征途上攀登不止,奋进不息,为发展我国的药学教育与中药研究事业,为培养中青年药学工作者而呕心沥血、忘我地工作。

    (作者:王建华)

    简历 1920年1月28日 生于浙江省孝丰县(今安吉县孝丰镇)北村。

    1939—1942年 在陆军军医学校(后改为国防医学院)大学部药科学习。

    1942—1945年 任陆军军医学校(后改为国防医学院)大学部药科助教。

    1945—1947年 在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学习,获药学士学位。

    1947—1950年 任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生药学研究助理,获哲学博士学位。

    1951年 任浙江大学理学院药学系副教授。

    1951年 秋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今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1981—1983年兼药学系副主任。

    1979年一历任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学会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第十六届秘书长、第十七届理事长、第十八届名誉理事长(1988— ),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984—1991)。,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