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专家 > 专家风采 > 临床医学专家
编号:214197
夏镇夷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12日 中国公众科技网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老年人的精神卫生问题必然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夏镇夷早就注意到这一点,为此曾在多种场合呼吁各界予以重视,呼吁建立各种为老年精神卫生服务的机构。

    贯彻预防为主,开展社区精神医学,建立精神病三级防治网 从50年代起,夏镇夷就与粟宗华一起研讨怎样才能在精神科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才能发展并建成具备中国特色的社区精神医学。1958年,在全市精神科力量联合起来成立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以后,就首先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了全市一千余万居民的空前规模精神病普查工作,基本上搞清了全上海的精神疾病流行学概况。在这个基础上,帮助每个区(县)建立起精神病防治站,由各站医护人员掌握各区(县)的精神病人的诊治,做到“一人一卡”,分工负责。然后再由市或区(县)精神科医生负责分期分批地培训所辖地段的兼职基层保健医生,让他们担负起本地段的精神卫生工作。这就是“市-区(县)-地段(乡、镇)”三级精神病防治网。事实证明这个三级防治网发挥了很大作用,使精神病人在发病后都能及时得到诊治和康复,明显地减少了复发的可能。80年代,卫生部肯定了这个方式,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专家都予以赞赏,称之为“上海模式”。
, http://www.100md.com
    80年代,他积极提倡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张在医学院校将医学心理学列为必修课。他再三强调精神病学这个名称已不符时代需求,精神科医生的任务不再只是为重型精神病人服务,而应该为保障广大人民的精神健康而努力。为此,他强调精神科医生应该从事精神卫生工作,达到三个目标:一是防治和减少各种精神疾病;二是预防和减少各种心理问题;三是提高人民的心理素质以及与环境的协调和谐程度。所以,他竭力主张把精神病学这个名称改成“精神医学”,同时把精神病院改称为“精神卫生中心”。

    重视精神医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60年代,在夏镇夷的带领下,由纪明医生建立起全国第一个精神病研究室,开展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研究。70年代开展了精神病高发家系和双生子研究以及脑诱发电位的研究。这些研究当时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1981年,机构进一步扩大,形成了全国第一个精神卫生研究所,共有5个组室,夏镇夷任第一任所长。次年,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WH0)合作,被命名为世界卫生组织上海精神卫生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夏镇夷兼任主任。后来这个研究所进一步扩大为13个研究室,处国内领先地位。
, 百拇医药
    夏镇夷认识到若要发展科学事业,人才是关键,所以始终重视和抓紧培养精神科专业人才。从50年代以来,在他领导下举办的专业培训班、讲习班和师资班,已有上百次,前后共培养了近千名精神病学家,其中不少都已成为全国各地精神科医疗、教学或科研工作的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夏镇夷每次都亲自上课,并且再三强调必须重视临床实践,通过实践学习精神医学。

    早在50年代,夏镇夷就开始培养研究生。60年代后期,研究生制度中断,夏镇夷就用个别辅导的方式带教一些高年资医生。80年代,恢复了研究生培养制度,夏镇夷更为积极地先后培养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夏镇夷于60年代初,主编了《实用精神病学》,主持翻译了《临床精神病学》;70年代又主编全国统编教材《内科学》中的精神疾病部分;80年代主编了全国统编教材《精神医学》第一版、《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精神病学》和《英汉精神病学词汇》,还参加主编了《精神医学丛书》第二、三卷。1989年主编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大中型精神科参考书籍《实用精神医学》。

    (作者:颜文伟)
, 百拇医药
    简历 1915年12月17日 生于浙江省桐乡县濮院镇。

    1930年 毕业于嘉兴省立第二中学。

    1933年 毕业于嘉兴秀州中学。

    1939年 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医本科。

    1939~1947年 任国立上海医学院暨附属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神经精神科助教、讲师。

    1947年 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医学院佩恩·惠特尼医院进修临床精神医学。

    1949~1955年 任国立上海医学院(后改名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精神科副主任、副教授。

    1955年 任《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副总编辑。
, 百拇医药
    1956~1986年 任上海第一医学院(今上海医科大学)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1956~1984年 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主任委员,以后任名誉主任委员。

    1957~1983年 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精神神经科学会主任委员。

    1957~1984年 任中华医学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

    1975年 任《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总编辑。

    1979~1984年 任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专家咨询因成员。

    1980~1987年 任中美医药卫生技术合作委员会(精神卫生)中方联系人之一。

    1981~1987年 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及其神经精神病学专题委员会委员、卫生部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

    1982年 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名誉院长、世界卫生组织/上海精神卫生研究培训合作中心主任。,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