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物大全 > 鱼肉类 > 鱼类
编号:222330
鱼脑石 Yunaoshi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本草纲目"石首鱼项下,称为"头中石蛇"、"石首鱼头石"、"石首鱼 ",今通称鱼脑石。原动物有两种,主要为大黄鱼。

    

[原动物]



    1.大黄鱼 别名:大黄花鱼

    Ps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鱼纲Pisces,鲈形目Perocoidea,石首鱼科Sciaenidae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海产鱼类。体长30~31厘米。背鳍Ⅷ~Ⅹ(即鳍条的硬刺数目)-31;臀鳍Ⅱ-9;胸鳍15;腹鳍5。侧线鳞57((8~9)/8),鳃耙9+14。体长为体高4倍;头长4倍、头长为吻长4倍;眼径5倍;尾柄高3.8倍;尾柄长1.1倍;背鳍最长鳍棘2.8倍;背鳍最长鳍条2.3倍;臀鳍最长鳍条2倍;胸鳍长1.3倍;腹鳍长1.5倍;尾鳍长1.2倍。

    体近长方形而侧扁,背腹二缘前方隆凸而后方低。尾柄细长,长约为高的3.5~4.4倍。头大而侧扁。吻圆钝。眼中等大,侧上位。眼间隔宽阔而稍隆凸,鼻孔每侧两个,前鼻孔圆而小,后鼻孔长形,大,接近于眼。口前位,宽阔而斜。上下颌相等。无辅上颌骨。唇薄。颏部有4个不明显的小孔,无触须。上颌骨能伸缩。上颌有细腭骨,无牙。舌很发达。前鳃盖骨边缘有细锯齿。鳃盖骨后端有一扁棘。鳃孔大、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有假鳃。鳃耙较长。

    鳞为栉状,侧线下鳞较侧线上鳞大,全体均有鳞。头部除上下颌及腹面外均有鳞。背鳍及臀鳍的鳍条部2/3以上全被小圆鳞,侧线发达,前部较弯曲,在体后部较直。
, 百拇医药
    背鳍起点在胸鳍起点的上方,背鳍鳍棘部和鳍条部间有一深凹,臀鳍起点均与背鳍鳍条部的中部相对,胸鳍起点在鳃盖后,末端超过腹鳍的末端,腹鳍小于胸鳍,起点稍后于胸鳍的起点,尾鳍楔形。体背侧灰黄色,下侧金黄色,背鳍及尾鳍灰黄色;胸鳍、腹鳍及臀鳍为黄色。

    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浙江舟山群岛最多,黄海内很少。

    2.小黄鱼 别名:花鱼、小黄花鱼、古鱼、大眼

    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石首鱼科Sciaenidae

    海产鱼类。体长19.5~29厘米。背鳍Ⅸ-34~36;臀鳍Ⅱ-9;胸鳍19;腹鳍Ⅰ~5、侧线鳍60~63((5~6)/9),鳃耙10+12~19。体长为体高3~3.5倍;头长3~3.5倍,头长为吻长3.5~4倍,眼径3.6~4.6倍;眼间隔2.7~3倍;尾柄高2.7~3倍;尾柄长1.2~1.3倍,背鳍最长鳍棘2.1倍;背鳍最长鳍条2.9倍;臀鳍最长鳍棘6.6倍;臀鳍最长鳍条1.8~2.5倍;胸鳍长1~1.2倍;腹鳍长1.4~1.5倍。
, 百拇医药
    身体侧扁,稍高,近长方形。尾柄长为高2~3倍。头大而侧扁。口宽阔而倾斜,上下颌在前方约相等。唇中等厚。上颌后达于眼的后缘。下颌颏无小须,有6个很小的孔。吻短而钝。眼中等大,侧位。眼间隔宽阔而隆凸。舌大。上下颌有细牙。上颌外侧及下颌内侧的牙较大,但无犬牙,腭骨及犁骨无牙,前鳃盖骨边缘有小锯齿,鳃盖骨后缘一扁棘,有假鳃、鳃盖条7、鳃盖膜左右相连,而不与峡部相连,鳃耙细长,最长的长于鳃丝。

    头及全体均被栉状鳞,仅头的腹面无鳞。背鳍及臀鳍条部2/3以上有小圆鳞,侧线在体前部向上弯曲,后部直。

    背鳍起点与胸鳍的起点相对,背鳍鳍棘与鳍条部间有一凹刻,鳍棘细弱,第三鳍棘最长,臀鳍起点稍后于背鳍鳍条部的中部。胸鳍长尖,末端稍超过腹鳍的末端。腹鳍短于胸鳍,起点后于胸鳍的起点。尾鳍楔形。

    体背侧灰褐色,两侧及腹侧为黄色。背鳍边缘灰褐色。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小黄鱼为黄、渤海主要经济鱼类的一种,为中下层海鱼,聚群时,鳔能发出叫声,叫声似蛙,渔民听其声,可知鱼群的大小。

    捕捞分春汛及秋汛二时期。以春汛最盛,在山东省东部及东南部,始于清明节前后,逐渐北游,到黄河口外,河北省沿海及辽东湾沿海产卵,在辽东湾北部。于芒种节以后,即渐散群,结束春汛。秋汛较小,在山东省始于寒露节前后,渐聚群经长山列岛、蓬莱、威海及石岛等处沿海,游入深海。秋汛小雪节结束。捕捞方法,以底拖网、底流网为主。

    分布于我国沿海。以辽宁、河北、山东及浙江舟山群岛为最多。

    大黄鱼及小黄鱼的内耳中均有三块耳石(Otolith),其中最大的一块称为星石(Asteriscus),即是药材所用的鱼脑石。
, 百拇医药
    以上二种原动物的检索表:

    1. 椎骨25;尾柄长度为其高度的3.3~4.4倍……………………………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2. 椎骨28;尾柄长度为其高度的2~3倍…………………………………………小黄鱼P. Polyactis

    

[采制]



    多为加工鱼鲞时的副产品。一般在5~6月石首鱼(黄鱼)旺汛期捕获。劈开头部,取出最大的一块耳石(星石),洗净,干燥即成。

    [炮制]

    煅鱼脑石:洗净晒干,放铁勺内,其上倒置一碗,置强烈火上煅约10分钟,候有爆裂声。取出放凉即成。

    

[药材及产销]


, 百拇医药
    本品为黄鱼耳中的星石。

    [名称] 鱼脑石Asteriscus Pseudosciaenae 别名:鱼枕骨(北京)。

    [产地及销售习惯] 主产浙江舟山一带,亦可在城市食堂等处收集。

    

[化学成份]



    主含钙盐。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大黄鱼的鱼脑石长卵形,具三棱。长1.5~2厘米,宽0.8~1.8厘米。中间宽,一端稍圆,另端尖。全体磁白色。一面(关节面)较平坦,表面可见明显的圆形节痕;一面(自由面)向一侧隆起,近尖端部有一斜的凹沟,并有横突数个,其隆起一侧的下方可见细长纹理(生长线)。质坚硬,难破碎。气微弱,味稍涩。

    小黄鱼的鱼脑石,形状较小,长1~1.2厘米,宽5~7毫米,其余与上种相同。

    以色洁白、坚硬如石、无杂质者为佳。

    

[效用]



    [性味] 苦、微温。

    [功用] 利尿通淋。

    [主治] 主治 淋病,小便不利。

    [用量] 3.5g~10g。

    [禁忌] 阴虚者不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