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药事药政 > 信息
编号:237876
“机器人医生”在行动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79期
     一根长长的探针深入患者的体内,向各个方向随意转动时,人体内脏的情景就一清二楚地展现在电脑屏幕上。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回“站”在手术台边控制探针的不是一位医生,而是一个名叫“伊索”的声控机器人。

    “机器人医生”已活跃在多个城市

    如今,“机器人医生”开始活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大型医疗机构的手术室内,近10台“伊索”声控机器人被运用于普外科、妇产科、骨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等多个领域的手术中。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主任赵强教授是国内最早运用机器人实施心脏搭桥手术的医生,从2000年11月迄今,他已经与“机器人医生”合作了4次。

    65岁的张老伯曾做过冠状动脉支架手术,术后动脉又出现狭窄,前降支动脉99%堵塞。“伊索”经由他的第四肋骨间的一个微小切口,将胸腔镜伸入他的体内,充当起赵强的“眼睛”,赵强通过声音来控制“伊索”的移动。“伊索”重约17公斤,能360度旋转。术中,它与赵强一样得戴上消毒薄膜套。在“伊索”的帮助下,只用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搭桥手术。对张老伯来说,此次手术的感觉与以前没什么不同,但出院时间却提前了3天。
, 百拇医药
    在国际上,机器人辅助动手术是1998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目前在国内尚处于摸索阶段。在胸心外科领域,除冠心病外,机器人也被用于手术治疗瓣膜修复、先天性心脏病等。赵强说:“对于那些心脏变形不是很大、只需做一根血管搭桥的患者,我才会推荐使用机器人手术。”

    “机器人医生”“手”的稳定性更好

    与人做助手不同,机器人助手的“手”的稳定性更好,可以随医生口令任意移动,而且具有自动记忆功能,能轻易在各个解剖位置准确定位,突破了传统腔镜手术中医生没有深度概念的弊端,真正地做到了三维观察。此外,用机器人做手术对患者的创伤也小得多,一般术中很少需要输血。

    “伊索”是第一批进入我国的“机器人医生”。严格地说,它是一只机器臂,仅仅能从事体内探察、定位等辅助工作,而不能胜任真正开刀。而有了“宙斯”或“达芬奇”系统,加上“伊索”,医生就可以不用在手术台前站立,只需坐在手术室内的电脑屏幕前,根据“伊索”传递来的三维影像,手握两个传感臂,做出或解剖或缝合的模拟动作,在手术台上工作的机器人就能控制伸入患者体内的器械,从事同样的手术动作。
, 百拇医药
    与医生的手不同的是,机器人的“手”只有3毫米左右大小,手术用的刀剪、针线等也都是微型的。更为神奇的是,“宙斯”或“达芬奇”还能分解医生的动作,过滤掉其中的抖动,任意地做出旋转等人手不能操作的动作;那些设置在它们手上的极为微小的关节,能进行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

    谈起与“机器人医生”配合的感受,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杜燕夫教授说,助手配合得再默契,与主刀医生也是两个人,而“伊索”完全随你的意志。腔镜下结直肠手术通常要2-5个小时才能完成,如果由助手持腔镜,由于人手的不稳定和疲劳等因素,得到的图像经常是晃动的,主刀医生很难把握。“用‘伊索’就不同了,它提供的手术视野清晰、稳定,经过设定,腔镜不会越雷池一步,绝对不会触及或损害其它重要组织,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从去年底至今,杜燕夫教授已经与“伊索”共同完成了30多例手术,除胆囊手术外,有10多例为结直肠手术。

    “机器人医生”在中国还未得到“工资”
, 百拇医药
    目前,“机器人医生”在中国还未得到“工资”。因为机器人手术还没有被列入医保范围,所以医疗机构无法对这一项目进行收费。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机器人医生”进入中国的步伐。

    据悉,在“伊索”之后,“宙斯”和“达芬奇”医生也有望进入中国。此外,据制作“机器人医生”的国际权威美国摩星公司透露,中国医疗界对一个名叫“苏格拉底”的机器人系统也很感兴趣,它具有遥控功能,当本地医生遇到疑难杂症时,远方的资深医生可以通过机器人开展远程的高难度手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甚至可以通过“机器人医生”来给月球上的宇航员开刀治疗。

    曾经在国外操作过“宙斯”的赵强教授说:“不用洗手、不用戴手套就能动手术,真希望中国的医生早日迎来这一天。”

    当被问起“机器人医生”将来会不会造成医务人员失业时,他笑着表示,机械化必然带来人员的精简,医学领域也是一样的。但是,患者的情况千差万别,即使计算机已经很“聪明”了,分析人体构造,辨别器官、血管、病灶等工作,恐怕仍然需要人的智慧。因此,“机器人医生”的灵魂还是人类的大脑。, 百拇医药(仇 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