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品安全 > 相关话题 > 转基因食品
编号:6647
基因:何时靠你再近点?
http://www.100md.com 2001年3月30日
     尽管基因现在比当年的.com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透过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基因技术的大部分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真正能够实际地为人类造福还要靠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离真正的基因时代还有点远。3月28日,一场有关基因技术成果产品展示会在上海举行,为上海的市民更好地理解基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何时出“温室”?

    像当年的.com一样,现在基因又是热点。但是,透过热点,能够直接服务于人类的基因距离我们其实还有点远

    中国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的王志勤在记者采访时说,虽然现在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基本上已经完成,但现在谈及基因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有什么立竿见影的用途,还为时尚早。因为由一个问题又会产生更多新的问题,基因的真相大白于天下的时间表恐怕还是会推迟。
, 百拇医药
    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应用基因技术生产的药品,但绝大多数还停留在专利申请或者实验室阶段,真正进入临床实验并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批量上市的可谓凤毛麟角。

    面对令世人谈之色变的艾滋病,王志勤预测,应用基因技术,估计可以在5年以内研制出艾滋病疫苗,但也仅仅是对进一步抑制艾滋病有一定的作用,远远不能说达到根治的效果。王教授回国以前,曾经在美国研究艾滋病多年,是这方面的专家。

    高血压是困扰很多中老年人的疾病。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已经成功地定位了一处高血压易感基因的精细位点。取得了这个成果以后,对于进一步治疗高血压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距离真正应用同样还是有一段比较远的距离。正如同南方中心常务副主任、该项目负责人黄薇教授所说的一样:“这只是多基因研究的第一步,以后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现在争议很大的转基因食品,在国外已不鲜见。但在国内,老百姓即使想吃转基因食品,恐怕还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对于转基因食品,中国政府十分谨慎。迄今为止,我国只有转基因抗虫棉获得国家基因安全评价的商业化安全生产许可,目前还没有一例涉及大宗粮油作物和转基因食品的生产许可。真正能够被老百姓吃到嘴里的国产转基因食品只有甜椒和延熟西红柿两个品种。
, 百拇医药
    因此,现在就想吃到带有牛肉味的西红柿,长着犄角的茄子,恐怕还要等一等。研究中心的王志勤教授说,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如何,现在不能一概而论,还需试验和研究。据王志勤介绍,美国对转基因食品市场化的态度较为宽松,而欧盟已经规定,从1998年起食品零售商必须在标签上标明其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

    离老百姓似乎有点远

    虽然基因的话题现在很热,但是老百姓对此又是什么态度呢?在这次展览会上,记者发现,将近10000米的展会现场里,几乎没有普通市民参观,清一色是专业人士。难道老百姓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话题不感兴趣?记者随即做了一个小型的街头随机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市民对基因的话题都表示关心,对于基因的良好发展前景表示了乐观。但也表示自己对于纯粹的基因技术不太感兴趣,在还没有转化为触手可及的产品的时候,基因离自己还比较遥远。
, http://www.100md.com
    有些人对现在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表示关注,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超市里买到的进口食品,比如啤酒、水果、麦片等是否转基因食品或者含有转基因成分,因为这些商品的标签上也没有标明。

    大部分人显然对于克隆人的话题更感兴趣,特别是有关的一些伦理和法律问题。他们对于现在科学界的争论显得莫衷一是,纷纷抛出了“克隆人在技术上存在困难吗?”“中国的克隆技术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之类的问题。

    看来,对于广大百姓来说,至少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的基因成果对他们来说还有点远。

    基因研究让人类进退两难困惑一:如何保护隐私权是基因研究在法律方面遇到的最大难题。假如掌握了一个人遗传密码的医生确诊一个现在20多岁的人50多岁时会患一种致命的疾病。那么,谁应该知道这个消息呢?他本人?他的亲属?还是他的老板或是他的保险公司?如果有一天,雇主在决定雇用一个人之前首先要了解他的遗传基因概况,根据DNA结构,这个人不合适从事某项工作,那么,雇主是否有权取消他的应聘资格?保险公司该不该因为某人被诊断出将在若干年后患病而拒绝为其保险?
, 百拇医药
    困惑二:有关基因的知识是否会被人滥用,是否会被用来制造具有超常智能或体能的“超人也是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此外,谁又能确定这项医学的进步不会沦为一小撮“精英人士的专利,导致研究的重点被放在解决诸如秃顶、肥胖等美容问题上,而不是解决世界上大多数人的健康问题?

    世界各国加紧在这一领域的立法与合作,希望各国都能遵从人类生物伦理学标准。

    我国也召开了由部分科学家参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专家座谈会,对人类基因研究对未来社会可能产生的巨大冲击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并呼吁有关政府管理部门科学制定和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摘自<青年报>,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药学版 > 生命科学 >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