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研讨
编号:11598054
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15日 网易博客
     新文化运动后,中医学的发展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而陷入了迷茫。西方医学的引入对中医地位的冲击不可估量。中医学亟需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来推动自身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成为任重道远的使命。中医学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依靠,中医的教育模式只有适应其传统的文化特点,才有利于中医人才的构建。

    .新文化运动在引入西方先进思潮的同时,也动摇了世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受程度。而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中医学也陷入了迷茫的发展泥潭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早在20世纪80年代,德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犯下这种罪行的不是别人,而是中国的医务人员,他们追求时髦,用西方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念,从来没有为确定其科学的地位而进行方法学的研究。”因此,培养忠诚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振兴中医的关键。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应该与其学科特点相适应,中医学是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医的教育模式理应适应其传统的文化特点。

    1.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

    1.1 中医学具有深厚的人文积淀

    近代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在《人心与人生·我对人类心理的认识前后转变不同》中提出:“古东方文化如印度佛家、中国儒家,均是人类未来文化之一种早熟品。”中医学的情况也大抵如此。它产生的年代异常久远,积淀着深厚的人文文化。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统治地位,文学中的思维作为一种模式,影响着中医学家认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众多医家和文学家主体文化思维的相互渗透,使中医学思维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

    中国的人文文化决定了中医的理论取向。它离不开朴素的自然哲学的指导。所以也就决定了中医人文文化有三个层面的影响 ,即政治层面、结构层面、观念层面[1]。政治层面表现在中医运用了当时社会统治阶级的名词术语来描述各脏腑的关系。如“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在结构从层面上,表现为“天人相应,形神合一”。 《周易》认为先有两仪——天地,天地生万物,万物皆存于天地之中,因此天地成为物质的统一体。《内经》所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自然在构成上的同源性决定了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规律的统一性[2]。形神合一则来源于先秦哲学的精气神学说。在观念层面上,表现为重道轻器。“道的医学”带有典型的中国文化意味。“形而上者谓之道”, 因此“道” 强调的是器质性以外的东西。如中医的“藏器”,它有别于西医的“脏器”,它不仅仅是一种结构物质,更是一种功能,造化的精品,是充满神秘与力量的生命器官。

    对于中医人文主义方法的特点,邱鸿钟在《论中医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方法》中有所论及——中医人文主义方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从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描述和定义认识的对象;中医始终把最初的人、整体的人、活体的人作为观察与思维的焦点;从人的实用和经验的角度来选择、评价和取舍周围事物的属性[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0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