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更多4 > 正文
编号:11611895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867kb)。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 篇题解释:

    脉,指脉诊;要,要领,大要;精微,精纯而微妙。本篇的主要内容有诊病的原则,切脉、望色、闻声、察形的原理及应用,四时脉象变化规律,阴阳盛衰与梦境关系,色脉合参以及尺肤诊等。全篇虽赅四诊,但以论脉为主,其理至精至微,故篇名"脉要精微论"。正如马莳所说:"此篇论诊脉之要,至精至微,故名篇。"

    ◆ 主题思想:

    全文着重讨论了脉诊的大要,对脉诊的时间、部位、五脏脉、四时脉、脉色互参、脉症互参等作了详细的论述,从中阐发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即脉与四时相应,与五脏气血盛衰相关的整体观念,以及察色按脉诊断疾病必须重视人体本身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据此提出"四诊合参、以决死生"的诊法原则,为中医诊断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内容

    切脉的适宜时间及切脉要与其它诊法互参,才能决死生的原理。

    切脉、察色、闻声、观形诊病法。

    从四时相应之脉,阐述脉象与四时的关系,以及人体阴阳盛衰及不同病变可产生的不同梦幻。

    脉色合参以辨病之新久。

    尺肤诊法和脉象主病,并举例说明各种异常脉象及其所主的病证。

    目的要求

    从气血运行与体内外环境的关系,理解"诊法常以平旦"的意义。

    掌握脉诊的原理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掌握望精明、辨五色诊病的原理、要点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五脏"失守""失强"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意义。

    从人与天地四时相应的观点,理解四时脉象变化的一般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四诊合参的重要意义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了解尺肤的脏腑分部。

    熟记下列原文:

    "黄帝曰:诊法何如?......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切脉动静,......决死生之分"。

    "五脏者,中之守也......失守者死"。

    "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失强则死"。

    原文解析

    ◆ 诊脉的原则与方法。

    ◆ 切脉、察色、闻声、观形诊病法。

    ◆ 脉应四时。

    ◆ 色脉合参诊法及尺肤诊法。

    ◆ 寸口脉多种脉象的主病。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脉诊的原则与方法

    原 文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词解:

    诊法:诊病的原则和方法。按下文"诊法常以平旦......"之意,诊法在此当指诊脉。张介宾注:"诊,视也、察也、候脉也。凡切脉望色,审问病因,皆可言诊。而此节以诊脉为言。" 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阴气、阳气,指运行于阴经与阳经之气。平旦是气由阴出阳的交接时刻,此时人刚刚醒寤,尚未劳作,阴气未扰动,阳气未耗散,皆处于相对平静状态。

    视精明:精明,指眼睛、眼神。眼神,是脏腑精气上注于目的表现。张介宾注:"视目之精明,诊神气也。" 参伍:彼此相参互证的意思。张介宾注:"参伍之义,以三相较谓之参,以五相类谓之伍。盖彼此反观,异同互证,而必欲搜其隐微之谓。"

    语 译

    黄帝问道:诊脉的方法怎样呢?岐伯回答说:诊脉通常在清晨的时候进行,因为那时人还没有活动,阴气未被扰动,阳气也未曾耗散。同时,由于还没有进饮食,所以人身体中的经脉之气平而未亢盛,络脉之气和而调匀,气血未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而处在平静的状态。因此这个时候才容易诊察出来异常的脉象。

    在诊察病人脉搏动静变化的同时,还要看他眼睛的明暗、面部的五色表现,从而了解五脏之气的有余不足,六腑功能的强弱,形体的盛衰,把这些诊察所得的材料,互相参照,进行综合分析,用来诊断疾病的轻重,判断疾病预后的凶吉。

    释 义

    本段指出诊病的原则有二:

    诊脉的时间,以平旦为宜。此时病人刚刚睡醒,没进饮食,尚未劳作,环境安静,阴气未被扰动,阳气也未耗散,气从阴出阳,经络调匀,气血平静,脉象所发生的异常变化全为病气所致,因而利于诊察疾病。

    多种诊法合参。切脉,察神,望色,以及审察脏腑的强弱和形体的盛衰,多法并用,彼此相参互证,才能全面把握病情,正确判断病势及预后的吉凶。

    按 语

    "诊法常以平旦"的原则,是诊病特别是切脉的最佳时间,其实质是诊病必须保持"静",以使病人气血不受其他因素干扰而相对平静和环境的安静。这样,才便于分辨出病脉。当然,诊脉不可能全在平旦,更多的是在其他时间,但诊病时令病人平静,保持环境安静,还是能够做到的。所以对平旦诊脉的时间规定不必拘泥,而只宜守其法度。

    多种诊法"参伍",是《内经》诊法学的一贯思想。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切脉、察色、闻声、观形诊病法

    原 文

    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五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夫五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词解:

    脉者,血之府:经脉为血与气的汇聚和流通之处。李中梓注:"营行脉中,故为血府。然行是血者,是气为之司也。《逆顺》篇曰:'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则知此举一血而气在其中,即下文气治气病,义益见矣。" 长则气治,短则气病:长短指脉体。脉应指而长,超过本位,则气血平和无病;脉应指而短,不及本位,属气血不足之病。

    数则烦心,大则病进:脉数为热,热则心烦不安。脉象满指而大,表示邪气盛,病情在发展。 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上指寸口脉的近腕部,下指寸口脉的远腕部。张介宾注:"上盛者,邪壅于上也。气高者,喘满之谓;下盛者,邪滞于下,故腹为胀满。"

    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代,代脉,指脉来缓弱而有规则的间歇,主脏气衰弱。细,细脉,脉细如丝,主诸虚劳损,血气衰少。涩,涩脉,脉往来涩滞,主气滞血瘀,故现心痛之症。 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浑浑,滚滚之意。革,急也。色弊,气色败坏。谓脉来滚滚而急,如泉水涌出,主邪气亢盛,病情加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86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