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品安全 > 食品安全常识 > 正文
编号:13076807
地震灾区营养保障与食品安全专家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29日 中国疾控中心网
    

    汶川地震发生已经两个月了,它震动了世界,更牵动着我国营养与食品安全领域专家们的心。汶川地震中的灾民尤其是特殊人群如孕产妇、老年人、婴幼儿及奋战在灾区的救援官兵及医疗卫生与防疫人员等正面临着营养保障与食品安全问题。根据国际经验,灾害之后半年,灾民即可出现营养不良,而婴幼儿甚至会更早期出现营养不良。为了避免因为食物供应一时难以保障、技术指导不到位等而对灾民健康造成次生损害,有必要组织我国营养与食品安全领域相关专家对地震灾区进行现场考察与评估,从专业角度提出营养保障与食品安全的措施与建议,进而为卫生部等政府部门制定灾后重建相关决策、工作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2008年7月14日-7月16日,在卫生部疾控局的领导下,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组织的“灾区营养保障与食品安全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卫生部疾控局的雷正龙处长、费佳;中国工程院陈君石院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项目官员常素英;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的陈春明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处翟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杨晓光研究员、翟凤英研究员、荫士安研究员、杨月欣研究员、赵丽云研究员、胡小琪研究员、付萍研究员、孙静副研究员、于冬梅副研究员;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的黄承钰教授、张立实教授、曾果副教授;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毛素琳副主任、营养与食品所兰真所长及刘祖阳、许毅、颜玲等工作人员。

    此次研讨会包括两部分内容——地震灾区现场考察和专家座谈会,7月14日和15日对四川省都江堰、什邡、绵竹县市受灾较为严重的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于7月16日在成都滨江饭店召开了“灾区营养保障与食品安全研讨会”。

    一、地震灾区现场考察

    7月14日下午,在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都江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的陪同下,18位营养与食品安全领域的领导和专家冒雨走访了都江堰“勤俭人家”灾民安置点,这个安置点是一片整齐的活动板房,专家们向安置点卫生管理人员详细询问了卫生防疫及食物供应等情况,实地观看了食堂、卫生间、洗漱间、淋浴间,询问安置灾民的粮食供应、食物摄入种类等情况,尤其询问了住户中多名婴幼儿、5岁以下儿童、孕妇、乳母和老年人的食量、食欲、健康情况后,我们了解到这个安置点6岁以下的儿童可得到合格的配方奶粉供应,集体食堂供应比较充足,每餐供应两荤两素,一些居民因口味和价格等问题自己开伙。

    7月15日,在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什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卫生部及营养与食品安全领导和专家一行冒雨前往什邡市洛水镇,察看洛水镇的受灾情况以及灾后洛水镇的食品市场供应。该镇的市场贸易已经恢复,水果、蔬菜、肉类的品种也已多样化、比较新鲜而且价格与灾前相比也不高。

    随后又前往受灾情况比较严重的绵竹市汉旺镇,在汉旺镇政府附近已经是一片废墟。在汉旺镇,专家们考察了一个帐篷安置点,来自台湾的慈济佛教爱心的志愿者们发动灾民组建了一个爱心食堂,两个月以来一直在这个安置点免费供餐,因为是佛教爱心志愿者,他们提供的饭菜没有肉类,但是有鸡蛋和豆腐,可以补充蛋白质。专家们走访和询问了安置点的几户灾民,重点询问孩子、孕妇和老人的食物摄入与健康状况。得知这里的儿童得不到国家提供奶粉供应。安置点还有灾民购买了铁强化酱油,这提示合理营养知识的指导有助于群众对健康的选择。

    二、专家座谈会

    7月16日上午,营养食品所杨晓光研究员主持了主题为“灾区居民营养保障与食品安全”的专家座谈会,与会人员有卫生部领导、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员、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以及一直奋战在灾区一线的四川省疾控中心的防疫人员。会议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大家都积极参与并踊跃发言。

    (一)灾区居民的食物供应、营养保障、食物安全现况

    通过情况介绍可知,地震造成了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损失包括房屋受损、专业人员的缺乏、检测仪器的损坏。

    灾区居民安置的情况不同,有集中、有分散,并且由于交通运输问题导致食物保障不均衡。在集中安置点配有集体食堂,有的供餐情况比较好。没有食堂或者还不能做饭的就依然吃方便食品,灾民虽然能吃饱,但因供应食物种类的单一可能造成微量元素缺乏。

    灾害造成部分农田作物遭到破坏,散居居民还需要自行购买食物。对于已经恢复市场供应的安置点,尚存在蔬菜不新鲜或者价格偏贵的问题。事实上,即使当地的食物供应得到恢复,农村居民日常饮食也多以土豆加辣椒为主。

    灾区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食品安全保障,据四川省疾控中心收集的信息,灾区至今已发生几起食物中毒事件,最根本的原因包括居民没有冰箱;空气湿度大、温度高,微生物易于滋生繁殖;散居居民购买市场中未经卫生检验的腌卤食品和家庭聚餐多;饮水卫生状况不良,多有大肠杆菌超标,造成人员发生腹泻。

    婴幼儿、儿童、孕妇、乳母、老人都是重要人群,现阶段合理的营养保障还无法实施。

    另外,灾区的消杀灭药物使用太多,会对水源、食物带来不良影响。当前灾区有两个滥用:消毒剂滥用、抗生素滥用,预计未来会对营养改善带来影响。

    (二)专家建议

    无大病不等于健康,当前是一个提出营养保障与食品卫生规划的重要契机。专家们对灾区居民尤其是特殊人群的营养保障与食品安全提出如下建议:

    1、开发领导层依靠政府力量把营养纳入灾区重建政府规划

    随着灾区重建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营养问题应该提到日程上来,而得到政府的支持十分重要,只有动员政府、说服政府,从政府层面上整合和规划所有问题,并协调多部门合作,整合多部门资源,才能构建一个灾区重建的合理体系。

    依靠政府的力量,把营养与健康状况纳入政府整体重建规划的范畴,使得食物在供应时就强调营养均衡,并且可以保障特殊人群的食物供给;依靠政府才可以实施营养干预,才会让营养保障与食品安全工作有一个前进的机会。

    2、利用基层力量开展营养保障与灾区灾民营养健康状况评估

    为制定切合实际的灾区营养改善策略,需要利用基层疾病控制及妇幼保健等系统的力量开展灾区营养保障与居民的营养健康状况评估。详细了解当地的食物资源、特殊人群状况包括人员迁移变动、食量食欲变化、安置点与散居灾民的食物保障政策、安置点规模与设施、市场食物供给、灾民食物需求与购买力、疾病情况及特殊政策如汶、理、茂的学龄儿童都被外地学校成建制接收,至少一年内不回来等情况下儿童与家长的状况、各省实施对口支援的政策等都涉及未来营养保障工作的实施。

    信息数据的采集尽量利用现有资源,据了解当前四川震区县、乡、村卫生防疫工作状况良好,尚有专职防疫人员300名,兼职600名。但大多数人力均仍投入在灾区的疾病预防等工作中。

    3、研究和制定震区营养政策

    政策层面上,加快震区营养政策研究和制定十分必要。灾害的来临不可避免,营养规范中也有应急营养支持的内容与方法,但都是些比较原则的东西。建议灾区重建中将四川作为示范省,对营养规范中应执行的内容先在灾区中实施,并与国家食物供给政策结合起来。

    对疾控人员在安置点开展营养工作也制定一套规范,并建议其他部门(如妇幼保健)也执行。营养问题的解决要有长期规划和近期规划。营养政策重在落实,政策与措施均需具有可行性。汶川地震已经载入史册,建立一系列经验与政策的体系是对全世界的贡献。

    营养保障与食品卫生采取的应对政策要灵活,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临时与永久相结合、就地与转移相结合。

    4、建立长期动态监测体系

    利用四川的队伍,建立一个灾区动态监测系统,监测半年后是否会出现很多营养不良问题,并长期跟踪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从而拿出我国的证据,给政府决策提供支持,监测时建议对灾民分类实施。200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反应体系启动了贫困地区0-5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网,由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负责实施,目前该网络已经覆盖到全国13个省30个项目县市。通过三年的连续监测已经收集了0-5岁儿童的体格发育、喂养状况及行为、当地卫生经济状况等基本信息与资料。在该监测网络中四川已经有黑水、旺仓、阆中三个监测点,专家建议在此监测系统的基础上,扩大灾区的监测点、监测人群和监测指标。以获得比较完整的信息与资料,分析主要的营养问题和影响因素,为国家制定灾区不同人群的营养改善策略提供依据。

    5、迅速提供技术支持

    针对灾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人员缺乏营养与健康相关知识,不能有效指导居民选择合理、营养和平衡的膳食,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现况,专家们一致认为举办灾区基层人员营养与疾病预防培训班十分必要,专业性不要太强,简单易行即可,可培训到县级,层层培训。

    6、分类指导,开展营养教育与改善工作

    建议开展对卫生防疫人员、婴幼儿喂养、平衡膳食知识的营养教育工作。当前灾区供应的食物难以实现多样化,但可以研究特殊的营养教育方案,统一规划,发动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

    营养宣传要适应安置方式的多样性进行分类指导。集中安置点或分散居住者采取不同的宣传模式;鼓励有条件的灾民开展自救例如种植菜园和发展养殖;制作简单鲜明的教育材料,应用于对灾区居民的指导中。不同人群制定不同宣传品;传播的营养信息要简明易懂,例如“矿泉水就可以冲奶粉”;发动群众开展同伴教育,传播营养信息;协调粮食部门、教育部门、民政部门一起开展工作。

    7、关注特殊人群的营养保障

    当前政府提供灾民每天1斤粮、10元钱,这个政策只有在中国才能做到,虽然只有三个月,也堪称世界的一个创举。在灾区重建过程中,建议政府主要保障重点人群为婴幼儿、孕妇与乳母、老年人,并分别对不同人群提出改善目标。包括短期目标(半年)、中期目标(一年)和长期目标(一年以上)。

    重建家园包括家园重建和人力重建,要向政府说明不可错过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改善。0-2岁年龄段的营养保障十分重要,既往使用营养包的干预研究已经证明其有效性,当前在灾区补充营养包可满足孩子生长需要,而且不需要很多钱即可以保证儿童的体格和智力发育。对孕妇的营养保障也要有目标,指导乳母合理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小学生的营养问题可以用营养餐解决。寄宿制学校在校生的营养问题不容忽视。老年人的抗打击能力很差,营养保障很重要。卫生防疫应急队员、救援官兵的营养也须关注。

    灾民营养保障需针对各年龄段制定出具体方案和措施以保证得以贯彻与实施,比如“3个1”工程:吃饱以外给孕妇每天1片复合维生素,3岁以下儿童每天1个营养包,3-12岁小孩每天1个鸡蛋。

    8、食品安全

    建议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由于地震灾区没有条件储存食物和保鲜,食品安全保障任务艰巨。而且震前都要求餐馆食堂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合格才可以上岗,但现在大都是帐篷餐馆,这种临时餐饮的许可如何办理尚待解决。实际表明,现在政府更多关注传染病的预防,对灾区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还不能给予更多关注。同时,管理消杀灭药物的使用,防止造成食物中毒和饮用水污染也应成为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

    9、工作开展的资金保证

    在会议上卫生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领导和代表均表态,积极保证开展营养保障与食品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金使用目标是支援到2010年,而且援助范围很广泛,现已作了地震后3个月、甚至明年的资金使用计划。

    最后,与会领导和专家认为,利用此契机,应尽快将四川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能力建设、营养改善等一系列问题都建立在一个平台上、作为一个整体工程来实施,对推动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卫生部刚颁布了“营养工作规范”,代表们一致建议制定国家灾区营养规范实施应急方案,并开展灾区居民营养改善政策研究,使灾区的营养保障与食品安全工作有序进行,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是及时的、必要的和重要的,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