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636281
第二章 急症.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98kb)。

    第二章 急症

    第一节高热

    凡口腔温度超过39℃以上的即称为高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祖国医学所说的实热、壮热、身大热均属于高热。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感染、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和中暑、民温热、恶性肿瘤等疾病。

    [病因病机]

    引起高效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感受外邪,邪正相争。

    1.外感风热 风热之邪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致使肺气失于清肃,卫气不能宣畅,弓起高热。

    2 温邪内陷 温热之邪在表不解,深入气分;或内陷营血,热邪入里,出现高热。

    3.暑热蒙心 外感暑热之邪,内犯心包,而见高热、神昏。

    4疫毒熏蒸 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疫毒之气,侵犯人体,熏蒸脏腑、肌肤,导致高热。

    [辩证治疗]

    1.外感风热

    症状和体征 发热有汗,微恶风寒,咳嗽,痰粘色黄,鼻塞或流浓涕,头痛,咽喉红肿疼痛,渴喜冷饮,小便黄,大便于,苔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 风热上受,侵犯肺卫,卫气失于宣畅,故见发热、恶风寒。风热为阳邪,阳从热化,热蒸肌表,故身热偏高、常见汗出。热邪空肺,肺失清肃,则有咳嗽而痰粘色黄。风热之邪,上扰清窍,故见头痛、咽喉红肿疼痛、鼻塞或流浓涕。口干渴喜冷饮、小便黄、大便干、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之象。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解表。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

    处方 鱼际 尺泽 合谷 曲池 外关 大椎

    随证配穴 咳嗽较甚者,加列缺。头痛明显者,加百会、印堂、太阳。咽喉肿痛者,加少商。

    针灸方法 针用泻法。大椎、少商可点刺出血。

    方义 鱼际、尺泽均属于手太阴肺经,鱼际为荥穴,尺泽为合穴(子穴),均能清泻肺经之火大椎属督脉,为诸阳经交会穴,能宣散一身之阳热。合谷、曲池外关疏风解表,清热泻火。

    2.温邪内陷

    症状和体症 热邪在气分,症见身热面赤,大汗出,渴喜冷饮,小便黄赤,大便谜结,舌红,苔黄燥,脉洪大而数。热邪在营血,症见高热入夜尤甚,烦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或斑疹隐隐,或见吐血、翩血、便血等,口操而不甚渴,舌红绿而干,脉细数。

    征候分析 热邪熏蒸干阳明气分,外达肌腠,故见高热面赤、大汗出。热盛伤津,出汗津伤尤甚,故见渴喜冷饮。小便黄赤、大便于结、舌红、首黄燥、脉洪大而数,均属热着气分热邪不解,内传营血,则见高热夜甚。心神被扰,则烦躁不安。热入心包,心神烦乱,神昏谵语。温热之邪迫血妄行,则发斑疹或见诸出血症。热邪内灼营阴,阴液已伤,虽口燥而不甚渴,与热在气分大渴引饮有别。舌红绿而干、脉细数,为热入营分、伤阴灼津之象。

    治法 热在气分者,清热泻火、通腑生津;热在营血者,清热凉血、开窍宁神。热在气分者,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热在营血者,以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

    处方 热在气分:二间合谷曲地内庭丰隆大椎

    热在血分:少冲神门中冲内关大陵曲泽

    随证配穴 高热、神昏者,加水沟、十宣。大便秘结者,加支沟、天枢。斑疹和出血症者,加血海、隔俞。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大推、中冲、少冲、曲泽等穴可行点刺出血法。

    方义 温热之邪伤及气分,多侵犯手足阳明经,故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合谷、曲池为清热要穴。二间和内庭分别为手足阳明经、 荥穴,主治身热。丰隆通便保津。大椎泻热通阳。温热之邪深入营血,病在手少阴心经和手厥明心包经,故取两经的井穴少冲、中冲泻热开窍。神门、大陵属两经的原穴,有清心宁神的作用。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沟通三焦,针之可宣上导下、和内调外。曲泽为心包经合穴,点刺出血可清血分之热。

    3.暑热蒙心

    症状和体征 肌肤灼热,面红耳赤,渴喜饮冷,口唇干燥,心烦不安甚至神昏谵语,痉厥抽搐,恶心呕吐,小便黄赤,舌红而干,脉洪大而数。

    证候分析 暑热亢盛,燔灼于肌肤,故见肌肤灼热。火性上炎,故面红耳赤。暑热最易伤津,致阴液亏损,故渴喜饮冷、口唇干燥。心神受暑热侵扰,轻则心烦不安,重则神昏谵语。暑热内陷心包,热盛动风,则痉厥抽搐。暑热伤及胃肠,浊气上逆,则恶心呕吐。小便黄、舌红而干、脉洪大而数,均系暑热亢盛、灼津伤阴之象。

    治法 清泻暑热,开窍启闭。以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

    处方 合谷曲池中冲内关曲泽委中

    随证配穴 神昏者,加水沟、十宣。口渴唇干者,加廉泉、金津玉液。抽搐者,加太冲、阳陵泉。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中冲、曲泽、委中可施行点刺出血法。

    方义 合谷、曲池为清热泻火要穴。内关清心除烦,和胃止呕。中冲、曲泽、委中点刺出血,清泻暑热之邪。

    4.疫毒熏蒸

    症状和体征 身大热,头面红肿热痛,咽喉肿痛甚至溃烂作痛,烦躁不安,或见丹瘀密布肌肤,舌红,苔黄,脉数。

    证候分析 疫毒之气熏蒸肌肤,上犯清窍,故见身大热、头面红肿热痛、咽喉肿痛甚至溃烂作痛。疫毒攻心,则烦躁不安。疫毒走窜血脉,故见丹痧密布肌肤。舌红、苔黄、脉数,为热毒炽盛之象。

    治法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处方 合谷曲池内庭陷谷外关曲泽委中

    随证配穴 咽喉肿痛者,加少商、天容。肌肤丹痧者,加血海、隔俞。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曲泽、委中可点刺出血.

    方义 合谷、曲池、内庭、陷谷分属于手足阳明经,疏解肌肤郁热。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又与阳维脉相通,可宣达三焦气机、疏散风热。曲泽、委中点刺出血,能清血热而排郁毒。

    [其他疗法]

    1.耳针耳尖或耳垂、神门、肾上腺。强刺激,留针 15~ 20min,耳尖或耳垂点刺出血。

    2.到房用光滑平整的汤匙、钱币或牛角板蘸食油或清水,用力刮背部脊柱两侧(夹脊穴或足太阳经第一侧线)、颈部、腋南、胸胁部以及肘窝、腘窝等处,刮至皮肤出现紫红色为

    度。

    [医案举例]

    杜X X,男,26岁。发热 1日,头痛,骨节酸痛,恶寒无汗,呕逆欲吐,鼻塞,咽痛。检查:心肺(-),体温39C,扁桃体红肿,苔黄质红,脉浮数。治法:针大椎、风池、太阳、曲池、天容。除大推短促行针不留针外,余穴均留针1h,每15min捻针l次。留针至 1h,头痛消失,已不恶寒,体温降至37 8C。次日复诊,除咽喉微痛外,别无明显自觉症状,体温36.5C,又针天容、合谷,留针1h,手法同上。遂诸症消失。(针灸临证集验)。

    [按语]

    针灸对高热有一定疗效,但一定要查明原因,针对病原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退热不显著者,应结合其他方法综合治疗。

    第二节 痉证

    痉证,是以项背强急、角弓反张、口噤不开、四肢痉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常见于现代医学的高热、癫痛、癔病、破伤风、小地惊厥、颅脑外伤、脑肿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继发于各种传染病的脑膜炎等。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病原因,常因高热伤津,热入营血引动肝风;或津血不足,筋脉失养,血虚生风。

    1.高热伤津 高热郁于体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9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