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df&论文 > 更多 > 乌梅丸资料 > 正文
编号:11744189
乌梅丸异病同治之我见.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参见附件(159kb)。

    乌梅丸异病同治之我见

    湖北中医学院 (430061) 李家发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 , 方由乌梅、干姜、细辛、川连、桂枝、川椒、人参、附片、当归、黄柏组成,主治蛔厥、久利之证。从乌梅丸的用药、立法来看,乌梅丸不仅可治蛔厥、久痢之证, 还可治寒热错杂、正虚邪实之证。兹浅谈临床体会如下。

    1 胃脘痛

    李某, 女, 42 岁。1991 年5 月11 日初诊。主诉:

    近10 个月来胃脘部疼痛隐隐, 时轻时重, 痛时有不

    同程度的灼热感, 嗳气吞酸, 脘腹胀满, 食后加剧。

    形冷畏寒, 日轻夜重, 口渴喜热饮。经某医院胃镜诊

    为慢性胃炎。用西药后效果不显, 改求中医治疗。

    刻诊: 神疲乏力, 舌苔黄白相间, 微腻, 脉沉弦。

    证属寒热互结, 肝气不和, 胃失和降, 脾失健运。药

    用乌梅、党参、柴胡、白芍、陈皮、木香、附片各10g,黄连、黄柏、干姜、川椒各6g。5 剂, 1 剂? d, 水煎

    服。二诊: 诸症减轻, 上方减柴胡量至5g, 再服10

    剂。三诊: 精神明显好转, 畏寒轻微, 口不渴但仍喜

    热饮, 饭后稍有腹胀, 大便多成形, 原方去柴胡, 减

    附片、桂枝量为5g, 续服10 剂后, 诸症基本消失,按三诊方继服 3 剂。半年后复查, 胃部正常。

    2 痛经

    吴某, 女, 20 岁。1997 年8 月11 日初诊。主诉:

    连续3 个月经前、经初小腹胀痛, 甚则牵引会阴及腰

    骶, 情绪不好时痛剧。经量逐月减少, 色紫暗, 夹有

    少许血块, 末次月经稍推后。平时心烦欲呕, 咽干,口微苦, 头昏, 乏力, 经前及经初 1~ 2 日较明显。

    刻诊: 四肢偏凉, 舌淡苔薄白, 脉沉弦。证属肝

    气不舒、气血不和、寒热内郁。药用延胡12g, 附片、干姜、制香附各10g, 黄连、黄柏各415g, 党参、当

    归、益母草、乌梅各 15g, 蕲艾6g, 炙甘草3g。嘱

    其在下次月经前1 周开始服药, 连服5 剂, 如在服药

    期间月经来潮, 亦不必停药。5 剂药刚服完月经来

    潮, 仅只有轻微不适, 经量、经色基本正常。此后月

    经如常。

    3 呕吐

    刘某, 女, 27 岁。1998 年7 月4 日初诊。主诉:

    去年夏季产后, 胃脘部一直不适, 经常隐隐作痛, 胸

    闷呕恶, 甚则吐苦水, 遇恼怒、忧思、稍过食或进冰

    冷食物时呕吐更甚。形寒畏冷渐重, 大便多溏薄, 脾

    气变坏, 食纳渐差, 体倦乏力。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

    性胃炎。近 2 日呕恶频作。

    刻诊: 面色无华, 精神不振, 舌淡红, 苔白, 脉

    弦数。经询问, 患者产后曾过食生冷, 情志不舒。证

    属中焦虚寒、肝郁化火、胆胃上逆。药用乌梅、附片、干姜、陈皮各10g, 川椒、黄连各6g, 黄柏、川楝子、沉香各 3g, 党参、代赭石各15g, 水煎, 1 剂? d。连

    服5 剂后, 诸症减缓, 10 剂后呕吐明显减轻, 胃脘

    隐痛消失, 余症轻微, 仍宗上方, 将附片、干姜、桂

    枝减量为6g, 代赭石为10g, 黄连、黄柏为3g, 去

    川楝子, 加丁香 6g, 黄芪 15g, 10 剂而愈。

    4 眩晕

    袁某, 男, 55 岁, 1993 年3 月21 日初诊。主诉:

    有眩晕病约4 年, 经常发作。初起较轻微, 持续时间

    比较短, 间隔时间长。近年来, 间隔时间忽长忽短,短者仅一天, 长者月余, 没有规律, 症状逐渐加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