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信息
编号:12536159
怎样学中医真功夫 高校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26日 国医在线
     融“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家传教育”为一体,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怎样学会中医真功夫本报记者王君平北京中医药大学从2007年起成立中医教改实验班。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乔旺忠说,传统的中医药教育和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两者各具特色,各有利弊。如何发挥两者的优势,学校探索出一种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模式,将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家传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三位一体学中医。

    1 中医教育实验田

    校内校外中医名家协同作战

    学习了5年中医,毕业了还不会把脉。像珠子滚过的是滑脉,脉象不畅的是涩脉,28种脉象记得很熟,心中了了,指下不明。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改实验班班主任郭振华老师说,现行的中医院校教育,缺乏师承,缺少与教师一对一、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缺少在临床实践中的感悟,而中医教改实验班的同学们都有校外导师,传授的是中医临床经验。
, http://www.100md.com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教改实验班由两部分学生组成,以中医学专业2007级自主招生的“名家子弟”为基础,这部分同学具有中医药家庭背景。另外,在中医专业五年制的学生中,在确保找到符合学校要求的家庭导师及校外导师的基础上,自愿报名,经过资格审核、面试选拔确定。郭振华说,中医家传教育是一份得天独厚的社会资源,可以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来概括。喜欢中医,才能学好中医。在具体操作中,规定必须有家人或者亲戚获得副主任医师以上的职称,才算是名家子弟。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翟双庆说,该班充分利用高等中医药院校、社会和中医名家家庭的教学资源,发挥校内导师、校外导师,以及中医名家传承者的协同作用,建立互动性、开放式的课程与教学体系。

    2 纸上得来终觉浅
, 百拇医药
    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只能通过临床实践,才能感悟和掌握中医的精华。学生赵晨的校外导师是她的妈妈陈昉医生。在寒假期间跟诊时,有一位年轻的女患者就诊,自诉烦躁,胸胁胀满,脉弦滑,舌苔薄黄。由于春节刚过,类似的患者比较多,赵晨自己诊断为饮食不节,脾胃失和,用疏肝理气治疗即愈。陈昉医生又问病人,你是否结婚?回答是肯定的。那你怀孕了吗?回答是今天早晨妊娠试验为阳性。“这是正常的妊娠生理反应,不用治疗。”陈昉医生为女儿点评这个案例时,特别强调诊疗时考虑因素一定要全面,尤其是对敏感的、特殊的人群要更加注意,否则易造成严重后果。

    无论是校内导师,还是校外导师,在参加临床的过程中,学校规定每个学生每周都要记录两个临床案例,让学生自己写个人体会,请老师点评。

    半夏怎么能和附子一起用?这一段时间,中医教改实验班的刘璇在跟师出门诊的过程中,遇到二者同用的情况。她清楚地记得,在课堂上学过,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里的反药在临床上千万不要使用,否则后果很严重。可门诊老师说没关系,以前也这么用过药。
, http://www.100md.com
    “书本和临床的差异还是挺大的。”一直犯嘀咕的刘璇终于把半夏与附子的应用搞清楚了。关于半夏与附子相配伍的药来源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在《普济方》和《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中,两者配伍达163方。而在查阅《本草纲目》才彻底搞清楚,半夏反乌头,乌头是附子之母,但附子与乌头不同。刘璇说,在跟师出门诊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十分有意思,让她收获很多。

    3 做传统文化继承者、传播者

    配备“国学导师组”和“经典导师组”

    郭华老师是教改实验班经典组秘书,组织学生围绕四大中医经典读古书,每周组织一次专家讲座。她还像检查小学生一样,抽查大学生背诵经典的情况,让他们默写出来。她说,学中医讲背功,一定要多背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校专门配备“国学导师组”和“经典导师组”,中医教改实验班特聘顾问王绵之教授、王洪图教授等知名中医专家,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培养。

    2007级中医教改实验班以学校现行的中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为基础,在主干课不变,确保达到中医学专业基本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进行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

    翟双庆处长谈到教改初衷时说:“我们培养的不仅是中医,更是中国传统医学、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通过强化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赋予学生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习继承中医精髓的能力。”(本报记者 王君平)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