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品安全 > 分析评论
编号:11912446
羊城晚报:国人食之难安,何止是监管者的耻辱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7日 《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国人食之难安,何止是监管者的耻辱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然而食之安全,谈何容易!近来国内粮价涨声一片,甚至创出历史新高。出于利益驱使,个别粮食经营者不讲良心道德,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大发不义之财。记者最近在东莞各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调查,揭开了大米中暗藏的玄机:一袋袋爬满米虫、发黄且发霉的大米经抛光,掺入好米,冒充“品牌大米”重新封包出厂,流向广东全省各地———大包装的米大都销到珠三角的企业,小包装的米则上了居民家庭的餐桌。(8月15、16日《羊城晚报》)

    此次媒体曝光的“霉大米”,一是规模生产,产量惊人。一个中等加工厂每天即加工50吨霉大米;二是粮食批发市场几近集体沦陷,据称东莞市场上有近六成包装大米存在假冒掺杂情况;三是明目张胆、无所顾忌。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挂羊头卖狗肉,在东莞市的各大大米市场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真是触目惊心!
, http://www.100md.com
    经过抛光霉大米,表面光滑、白净,一般人根本鉴别不出好坏,吃到嘴里才知。诚然,“霉大米”不像瘦肉精那样,让人食后即发生中毒,但其对人身体健康危害之大不容小觑。资料显示,发黄、发霉大米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已发生分解,所含维生素、无机盐也遭破坏,其中的黄曲霉素具有极强的致癌毒性,对肝脏损害非常大,而黄绿青霉可产生神经毒素,导致溶血性贫血等慢性中毒……可见,长期食用这种霉大米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威胁是巨大的。

    至于,假冒掺杂的大米何以泛滥?有从事大米经销的达人总结了三大原因:市场需求、暴利和监管缺失。第一个原因没什么好说的,人人都得吃饭,其市场需求的刚性,比丈母娘引发的购房需求的刚性更强大;而第二个原因———暴利也显而易见,劣质大米重新加工,再以品牌大米出售,差价带来的利润惊人,而暴利驱使之下,无良奸商见利忘义也早已见惯不怪的了———对不良奸商的违法犯罪行为当然要谴责、打击,以法律侍候之。然而,奸商之所以胆敢如此,其根本原因则在于第三个原因即监管缺失。其中至为关键者,是行政不作为,监管执法的失职或渎职。这几乎是每次食品安全事故中首先被“坐实”的罪状之一。
, 百拇医药
    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多若牛毛,对食品安全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也不下十个,对应于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再到餐桌(入口)的各个环节。本应各负其责的监管部门,如果能“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话,把好各自的环节、关口,实际上已经可以杜绝相当部分的假冒掺杂等食品问题。但现实却往往是,“十个大盖帽管不了一头猪”,令人沮丧。可不是吗?市场上的大米近六成存在掺杂使假情况,甚至这已成了“公开的秘密”,但对此负有监管职责的所有部门却偏偏无动于衷、毫不察觉、无所作为,甚者是知情而不查。说好听一些,这是后知后觉,监管存在惰性,涉嫌失职、渎职;说难听点,这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尸位素餐!所以,市场上掺杂使假的霉大米泛滥成灾,首先是政府监管的耻辱。

    不过可悲的是,像霉大米泛滥的事情,不独东莞有,也不独现在有,而食品安全问题也不限于大米,其它如奶粉、猪肉、鸡蛋等食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能够太空漫步的民族,却做不好一包奶粉。这实在说不过去。故而国人食之难安,又何止是监管者的耻辱!(默客)
, 百拇医药
    

    假冒大米泛滥存三大原因 每公斤暴利高达0.2元

    在东莞从事大米经销多年的黄明(化名)告诉记者,大米掺杂使假(包括霉米加工后出售)产生的暴利每公斤高达0.2元,远远高于正规生产大米的利润。东莞市场上有近六成的包装大米存在假冒情况,这些被掺杂使假的全国知名品牌的大米,由东莞流向整个珠三角。在黄明看来,假冒优质品种大米泛滥成灾的原因包括市场需求、暴利和监管缺失三个方面。

    首先,珠三角工厂林立,工人众多,大米市场需求量大,而工厂对食品要求往往偏低,所以不少大米工厂就趁势作乱。

    其次,假冒优质品种的大米利润超高,每公斤往往高达0.2元。黄明指着名为江苏米实为河南米的大米告诉记者,“在普通大米里面,江苏米比较好一点。这个河南米为了好卖,就打这个江苏米的牌子,工厂卖一斤可以多赚一毛钱”。
, 百拇医药
    对于利润分割,黄明的说法是,赚钱的主要是加工厂。一个中等加工厂每天产量为50吨,那么一天就可以通过造假牟利1万元。

    然后,由于粮食管理体制等原因,目前政府对大米质量监管存在颇多漏洞,所以在加工厂的强烈攻势下,显得苍白无力。

    在东莞市从事产品质量研究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大米严格标准样取样难和监管手段缺乏是假冒优质品种大米顽疾难以根除的重要原因。

    这位研究人士说,早些年,我国出台了大米标准样制度来核对大米产品的质量,但是由于设计不够周全,近年来,大米标准样难以取样,导致制度落空,为劣质大米假冒优质品种大米留下了空间。他说:“目前没有检验手段,没有标准,拿大米回来检验又麻烦。合格不合格,大家难以下结论。”只有生米煮成熟饭,吃在嘴里才知道。

    目前,粮食管理系统效率较低,造成不少陈化粮(不能当口粮的粮食),而这些陈化粮又不能得到妥善处理,还拍卖给粮食加工企业。厂家高价得来,不可能用来做低价的饲料,而是掺入优质大米中加以牟利。
, 百拇医药
    

    南方日报:纯乳“禁香”似是“画蛇添足”

    什么是纯乳?国家早就有清楚的标准给出了定义,是从牛乳房中挤出来的乳汁,它本来就是不得添加任何外物了,添加了便不再是纯乳。

    卫生部拟规定大米、纯乳等25类食品今后不得再添加香精、香料,这绝对是件好事。可是,像这样“头痛医头”的政令真的能解决食品加工滥用添加剂的安全隐患吗?

    在采访中,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专家反复强调:什么是纯乳?国家早就有清楚的标准给出了定义,是从牛乳房中挤出来的乳汁,它本来就是不得添加任何外物了,添加了便不再是纯乳。现在这种“画蛇添足”的规定反倒会使人误会“是不是不加这种东西可以添加些其他没被规定禁止的东西呢”。
, 百拇医药
    反观近些年的乳品事件处理,总是沿袭着“治标”的套路。比如,出了阜阳奶粉问题,就规定乳品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多少多少;结果催生了三聚氰胺这个怪胎,然后就规定三聚氰胺限量;随后牛奶“加料”由潜在变公开,于是如今又要规定不得添香了。事实已经证明,一个一个“打补丁”的方法始终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最终都沦为表面工夫,食品安全无法真正得到保障。

    解决问题首先得找准问题所在,追本溯源,中国的一系列奶业问题都是由薄弱的奶业基础导致的。无论是阜阳奶粉、三聚氰胺奶还是香料奶,皆因用劣质原奶进行加工所致。如果一直都用有问题的原料生产产品,食品安全将永远无从谈起。

    我们必须转换视角,把焦点从终端产品移向上游原料。不要再拿什么“符合国情”来搪塞,如果放任现状,安全和进步就成为空话。只要把最基本的规定扎实把关落实,相关部门便不用整天忙着制订多如牛毛的各种“补丁”法规了。

    奶源问题暴露已久,国家也三令五申要重视奶源建设,但给人的感觉老是雷声大雨点小。奶农的收入并没有明显改善,推进现代规模化牧场养殖提了多年也仍然没能改变散户主导的大格局。因为“国情”被拿来说事了,现状成了默认值,让生产者觉得提高奶源质量并不是头等大事,可以往后放放了,还是先扩大奶源数量占领市场要紧。先甭管好奶差奶,保住每年两位数的产销量增长压倒一切,繁荣的经济数字能够掩盖许多问题。
, 百拇医药
    在片面的经济考核指挥棒下,主管部门往往站在大企业、大利益集团一边,制订政令和执行时都爱以“符合国情”为先,甚至放任大集团左右标准。而为了“避免公众恐慌”,每遇安全事件,第一时间总会出现诸如“少量摄入安全,不致病、不致死,消费者不必过分担心”的官方说法。难道在中国,“吃不死”才是食品安全的底线?对健康的影响就可以无视了?要是种种日常食物中都分别含有安全限量值内的危机元素,一天吃N种东西又会不会超量?

    为了所谓的经济发展利益,消费者成了砧板上的鱼肉,连健康权益都被反复出卖。只能祝愿中国消费者好运了,希望大家的健康在“补丁”重“补丁”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下可以尽量少打折,受的损害可以都被控制在不病不死的限量值以内。(周照)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