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92275
回回医学与古希腊医学的交流(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日
     摘要: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在8-9世纪,进行过以巴格达为中心的持续两百年的“翻译运动”。其中将希腊罗马古典医学名著翻译并改造成为阿拉伯医书。拥有了古代西方医药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伊斯兰医药文化体系,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罗马医学。古希腊罗马医学究竟何时怎样输入中国,是本文着重回答的问题。

    关键词:回回医学;古希腊医学;中外医学交流

    中图分类号:R2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586(2011)01-0099-04

    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医学(7-9世纪)吸收了古希腊医学的哲学原理、医术理论和阿拉伯等地中海周边地区诸民族的古老医学遗产,并容纳了古代印度、波斯、中国等东方诸国的医术和药物学知识。因此,它是中世纪比较先进的医学,对东西方医学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

    早在6世纪,先知穆罕默德就曾倡导“学问有两类,一类是教义学,一类是医学”。公元7世纪初,穆圣的继任者们建立了伍麦叶王朝,其势力拓展到印度北部、北非及西班牙,形成了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哈里发大帝国。这一时期也是阿拉伯伊斯兰医学大发展时期,它一方面继承了阿拉伯各地的民族的医学遗产,另一方面又大量吸收了希腊、罗马、波斯、印度、中国等东西方医药文化。公元8世纪中叶,阿巴斯王朝建立后,伊斯兰医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公元9世纪初,麦蒙哈里发时期,首都巴格达已经成为中世纪阿拉伯科学文化中心,这一时期也是伊斯兰医学发展的鼎盛时代,从而涌现出如拉齐(860-932)和伊本·西那(又译阿维森纳,980-1039)等一批具有世纪影响的医学巨星。尤其是阿维森纳的巨著《医典》,是对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从实践上升为理论的全面总结。伊本·西那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医学理论家、著名的临床医师、伤科专家,而且是一位不平凡的哲学家、诗人,与希腊的希波克拉底、罗马的盖伦,堪称医学史上的3座里程碑,也是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与东西方医学相结合的先驱。所以,伊本·西那所代表的阿拉伯伊斯兰医学理论与拉齐所代表的阿拉伯伊斯兰临床医学相得益彰,均为伊斯兰世界观改造的东西方医学结合的典范,促进了伊斯兰医学的蓬勃发展。各族穆斯林医药学者也成为医学的出色的继承者、研究者和传播者。阿拉伯伊斯兰科技文化通过海上香药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陆续传人中国。相当于中国的晚唐至北宋前期,诸多阿拉伯伊斯兰的医药知识已传到中国,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录了阿拉伯传人的许多药物和治方。李殉的《海药本草》归纳并总结出利用阿拉伯输入的热带树脂类香料药物为伊斯兰医药的主要特色。13世纪,蒙元帝国时期,沉寂的丝绸之路古道畅通,加之政府对伊斯兰医学殊为重视,重用穆斯林医生,设立管理伊斯兰医药事务的最高机关——回回药物院、广惠司等。伊斯兰医学在元代中国的行用,亦令其理论著作、方剂本草书籍得到朝野人士的重视。元秘书监收藏的数以百计的伊斯兰各门科学书籍中,就有“忒毕医经十三部”。“忒毕”为阿拉伯语词“医学”之音译,为利用这些书籍,在元代已有人将其译成汉方,也有人将其译著重新编写成合用的新医书,特别是北京图书馆善本部收藏的手抄本《回回药方》,原书36卷,现仅存4卷,是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相互交流、融合而产生的一部回族医药学杰出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包括内、外、妇、儿、骨伤、皮肤等科的,理、法、方、药、术齐备的自成体系的医药学专著。书中吸收了中世纪以来阿拉伯伊斯兰医学的技术精华。
, 百拇医药
    《回回药方》虽然是汉文表述的,但其中的数以千计的药名、处方名、医学术语乃是古希腊语、古叙利亚(阿拉美语)、古波斯语、阿拉伯语、突厥语等诸种民族和地区的语词汉文音译。记载收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和古阿拉伯半岛及波斯地区的医药学家、国王名、地域名和药物名、疾病名称。

    从《回回药方》中不难看出,这本医典残卷是系统表述阿拉伯乃至于伊斯兰的医学理论的经典。因为阿拉伯伊斯兰医学的哲学体系是源自古希腊医学的,所以,《回回药方》的医术思想也应是对古希腊医学理论的继承。书中不少内容可以回答“古希腊医学究竟何时怎样输入中国的”这一海内外史书均无记载的谜团。

    例如《回回药方》中记载的著名药方“答儿牙吉”或“他而牙吉”就是古希腊医学处方名之一。意为“解毒剂”,是波斯语Daryaq的音译,而阿拉伯语呼为Tiryaq。在《回回药方》中看到,从“大答儿牙吉”方剂开始直到此页上的“阿的鲁兀龙饼子”的一共8个方剂,都是著名“他而牙吉”类解毒系列方。中国本草书称为“底野迦”。
, 百拇医药
    “答儿牙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成药。公元前4世纪,希腊帝国的君主——马其顿王菲利浦·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前324年)率大军东征,消灭了波斯帝国,并征服了印度与中亚。其将士抵达暑湿的热带之后,多有被毒蛇咬伤的,故令部队战斗力锐减,当时急需一种能解蛇毒的解毒剂。然而在部队中仅使用的一种解毒剂“麦思鲁德秃思”的防毒剂,是古希腊医学家麦思鲁德秃思创制,他是黑海南岸的蓬杜斯王国国王,是亚历山大帝国时代的哲学家、医学家,他制造的方剂能解一切毒人致死的毒物舐剂,只是不能解蛇毒。亚历山大邀请印度医生为属下治蛇伤的感人情景和亚历山大的热情邀请,远在约旦城工作的希腊医师、哲学家,曾被誉为约旦城众工程师的领袖的安德鲁马黑斯(Adurumakhis),也是亚历山大的朋友。他将麦思鲁德秃思解毒舐剂进行了改造,他将其中一些本草的分量稍作增减,并且首次加进了含有蛇毒的蛙蛇(竹根蛇Ma《波斯语汉语词典》作“蝮蛇”解)的肉,因而使之具有防御毒蛇咬伤的解蛇毒的功效,从那以后,这种新药就可以解各种毒了。安德鲁马黑斯特此为新药定名为“底野迦”(Theriaca意为“解毒剂”)。
, http://www.100md.com
    后来,阿拉伯伊斯兰医学家及医书吸收并延用了这一称谓,呼做“梯尔牙格”(Tiryaq),在《回回药方》中写做“他而牙吉”或“答儿牙吉”。

    由此可见,答儿牙吉(底野迦)首创于公元前亚历山大为政时期的希腊帝国的约且城。基福提《哲学家史》言,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它的成分增加了,麦思鲁德秃思六世(132-163年在位)时,它有54种本草。传到了阿拉伯伊斯兰大帝国(阿拔斯王朝)的阿维森纳(980-1037)《医典》中,它含有64种本草。其间大约历经874年,增加了10味本草。传到了中国,并于元明之际成书的《回回药方》中“答儿牙吉”即是七八十味或百十味药合成的膏子,专治毒蛇所伤,疯狗咬伤。

    其实,答儿牙吉早于唐代就已传人中国,然而,中国本草对其记载有歧义,故特此略作说明:尚志钧先生辑校的唐代苏敬等编撰的《新修本草》(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出版)一书是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撰成的,此书“禽鼍部卷第十五”已录有“答儿牙吉”,名之为“底野迦”。该书云:“底野迦,味辛、苦、平、无毒”。“主百病。中恶,客忻邪气,心腹积聚。出西戎。云用诸胆作之,状似久坏丸药,赤黑色。, 百拇医药(单利)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