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研讨
编号:12069546
中西医对应教学如何避免非中非西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513期
     中西医对应教学如何避免非中非西

    在当前中医院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着中医、西医两套理论体系的对接问题,尤其是在一些中西医结合专业更为突出。对此,笔者针对中医院校的中西医对应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对如何利用对应教学模式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中西医对接教育法占主导地位

    对应教学模式的表现是全方位的

    当前中医院校的课程教学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两个部分,而对应教学模式可以说是从形式或者内容上贯穿了这个教学的整个过程。

    在教材的编写上主要表现的就是中医、西医知识的并存状态;这是当前中医院校出版书籍常常见到的问题。而在课程的设置上,也是讲究一个对应的原则,就是中西医课程比例的配置问题。在课堂教学上,则是将中西医的知识进行交叉融合,在讲解中医的时候加入西医学的知识,在讲解西医课程的时候加入中医学的知识。常被学生称为“一会西医,一会中医”,正因为此,逐步形成了比较有中医院校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
, 百拇医药
    对应教学成教学普遍模式

    据笔者研究发现,对应教学模式在当前中医院校教师的课堂讲授中普遍存在。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基本上已经将此作为主导性的教课模式。

    以临床学科课程来讲,很多教材在编写的时候,即使是《中医内科学》这样具有传统中医特色的教材,也吸纳很多的现代医学研究内容,力求一个中西医学的对应。教学管理部门在安排任务时也不再单纯依据中医的学科体系进行,而是将课程体系也分置为心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等与西医学科对应的教学任务,这就出现了一个中西医混杂的局面。

    虽然这种模式常常被一些学者当做中医西化教学来进行批判,也引起了中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中医院校课程教学的一种普遍化模式,在中医院校教学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西医对应教学的优势与问题
, 百拇医药
    对应模式好处在互通有无

    中西医对应教学模式对于现代医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其产生的原因也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通过对应模式,可以将中医晦涩的语言与现代通行的西医学进行对照,加深人们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能让更多社会受众所接受。

    在课程教材的编写上,将单一的中医药知识结合一些现代西医学的知识,能够让读者扩大视野,做到互通有无,融会贯通。在课堂讲授上,一方面可以让老师的备课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可以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应该讲,这种模式具有很多优点。

    对应模式存在问题多

    现今,这种教学模式正在成为很多学者批判的焦点。因为在其运用中无法很好地把握很多问题。

    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中医院校学生的核心专业体系应建立在中医的土壤里。在职业培养中,中医思想和技能是其未来发展的立身之本,而培养中医思想和技能也是中医院校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
, http://www.100md.com
    但是目前,中医的氛围已经被打破。中医院校的学生是中医要学、西医也要学,而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都是一个复杂的学科体系,单纯学习其中一门学科就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而中医学院学生则要在4~5年的学制内,学会中医、西医两套本领,即使简单的堆砌,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以现实为例,目前中医院校学生(尤其是临床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课程过重的问题,因为两种医学模式都要掌握,致使中医大学生更多地投入到了专业理论的学习中,而影响了其深入思考和外延性的发展。时间长久,势必影响到中医教学的质量,造就了中医本科生中医学不好、西医也学不好,出现所谓 “两个中专生的结合”的尴尬局面。

    影响对单一教学思想和课程体系的掌握。上边讲到,中医本身具有自身独特的学术体系。而在中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进行中西医的杂糅化教学,就会造成彼此之间的干扰,影响大学生中医学思想的形成。

    从近些年来教学效果来看,中医院校学生学习西医知识热情提高了,学历层次也提高了,对现代医学精通了,然而对于中医学的热情却下降了;甚至常常出现西医排挤中医的情况,导致很多在校学生在毕业之后倾向选择西医学作为其将来职业的发展目标。
, http://www.100md.com
    据观察发现,现在很多教师即使是博士研究生毕业,或者主任医师、教授,也常常出现西医水平顶呱呱,而中医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中医基础不牢固,在中医教学的过程中,基本上是西医学一统天下。而对于中医的内容很多时候则是泛泛而谈,舍本逐末。

    正因为如此才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很多学生在思想上出现轻中医、重西医的不良倾向,干扰牢固中医思想的形成。

    课程对应不准确,中西医教材建设滞后、单一。对于对应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来讲,两个课程体系的结合应该是两个学术体系最新成果的结合,但是现实中这很难做到。

    中医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上千年来学术思想没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中医课程基础知识的个性程度不高。而西医学就不一样,很多西医学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即使在西医学教材编写的过程中,经过编辑、审稿、出版,也需要4~5年的周期,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出临床最新的研究进展。而在中医院校的教材编写中这一问题就更加突出:
, 百拇医药
    一是中医学院教师的西医课程基础薄弱,很多都不是西医学方面的权威,西医知识编辑水平上不去。二是教材出版滞后,很多教材出来后,很多西医知识都是过期很久的东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科学利用对应教学法

    对应教学模式是中西医汇通的主要渠道,从中医发展来看,对应化已经成为中医院校的共同特征。在教学上,很多教师言必中西医结合,中医怎么说,西医怎么认识,都要罗列出来讲。而临床上,对于病症的诊断也是中医定了性质、病名,西医也要在紧随其后。两套诊断模式,两套用药思路。这种中西医对应存在已经成了中医发展的现状和特色。因此,必须科学利用对应性教学。

    找准恰当的对应点

    对应教学模式的根本在于将中西医知识的融合,而这个融合中主要是一个度的问题,掌握不好,就会出现非中非西,成了“四不像”。因此,必须找准两个医学体系最佳的对应点。
, http://www.100md.com
    那么就需要对中医学的理论和西医学的理论进行充分的整合,在哪些地方能够做到很好的对应,在哪些地方容易被人理解,这需要一个科学理论体系的指导。而当前教学中的中西医结合一直没有找到一个相互对应通用的权威理论体系。这就造成中西医对应性教学模式的障碍,亟待解决。

    加强教材出版的规范化、时效性

    对应性教育的沟通平台十分重要,但是至今没有建立。唯一能做的就是进行中医、西医知识的平等化罗列,或者是中医教材对西医学教材的合理化引用。这就需要解决一个教材的对接问题,从中医课程设置上中西医学教材都应该紧密地结合时代研究的最新进展,在时效性上下足功夫,让中医院校大学生也能够享受到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

    培养中西医精通的学者

    中西医对应教学模式依赖于一批优秀的中西医学兼通的学者和教师。而当前突出的问题是中医精通、西医也精通的学者很少,在中西医结合上就更缺少权威。于是,在中医院校的西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加之西医在中医院校获突破性发展的机会不多,也就无法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西医权威中心。
, http://www.100md.com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难做到中西医对等性的对应性教育。对教学的质量也无法保证,因此,就需要着手在中医院校培养一个西医的权威中心,与中医一起形成一个对应性教学的权威学者群体。如此,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促进中西医学的融合。

    综上,对应教学模式在中医院校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既具有优势,同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作为中医院校,应该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和改革,在对应性教学的度上进行合理化的配置,从而使中医院校学生的中医、西医教育在一个合理有效的平台上运行,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孟长海 王双双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改编旧方歌提高学习效果
, http://www.100md.com
    方剂学是中医药大学的重要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通过背诵方歌来记忆是历来学习方剂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作为知识载体的方歌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纵观以往的方歌,虽然包含了方中所有药物,但很多没有讲究逻辑关系,只是简单的药物堆砌;后虽然提到功效主治、辨证要点方面的信息,但往往不全面,更不能与现代方剂学教材表达术语规范化改革同步。而顺口溜方歌则多是谐音字,有时想不起所指的具体药物,或者以为是另外的一种药物。

    所以现在学生背诵方歌,虽然记住了方中药物,但是由于方歌其他内容与课文主体论述部分的功效、主治,制方原理中的说法不同而产生混乱。这一点师生都有同感,方歌改革势在必行。笔者以现在中医药高校中普遍使用的教材《方剂学》(谢鸣主编)为例,谈谈对方剂歌诀的改编问题。

    谢鸣主编《方剂学》的正、附方剂近400首,内容丰富。尽管许多方歌还久诵不衰,但不少是简单的药物堆砌,不如教材中制方原理严谨,且关于功效主治的术语表达也不够规范。为了赶上教材编写改革的步伐,符合现代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进行了方歌编写改革。
, 百拇医药
    笔者以一首方剂(方歌)为单位,把方剂中药物之间的君臣佐使、功效组别、配伍特点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用规范化术语表达的功效主治、辨证要点等重要信息点找出来,并进一步筛选和整理,确定韵脚,按照诗的韵律、字数等格式要求编写。

    即先注明方名,再归纳君臣佐使,然后写明配伍特点、功效主治、辨证要点(三者之中尽可能多地择取最能反映该方剂本质作用特点的部分)。同时,君药下标双横线,臣药下标单横线,佐药下标波浪线。

    此外,一是对于少数按照功效组别归类,比按照君臣佐使更好的,则把君臣佐使部分换成功效组别。二是如果方中药物繁多,可考虑适当增加诗行。三是少数经多次调整都不能符合韵律的,可适当考虑换韵。四是对少数原来就编写得完美的方歌予以保留。五是对药物组成或功效相似的,编写时在采取相似话语的基础上,突出其不同点,如左归丸与右归丸等。

    这样就不再是简单的药物堆砌,而是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不再是个性化的描述,而是规范化的术语。真正做到易记牢记,省时省力。
, 百拇医药
    例如黄土汤原方歌为:“黄土汤用芩地黄,术附阿胶甘草尝;温阳健脾能摄血,吐衄便崩服之康”。现改为“黄土半斤术附三,芩地胶草亦为三;温阳健脾养止血,刚柔相济标本兼”。(黄土下标双线,术附下标单线,芩地胶下标波浪线)该方剂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一目了然。

    经应用新型方歌教学,同学们感觉轻松,背诵方歌的情绪高涨,反馈良好。 (许成辉 广州中医药大学)

    

    编写重实践 有特色教材

    为方剂研究生

    研究生教材是连接学生与教师的桥梁。学生通过教材而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教师通过教材而深入浅出地传道、授业、解惑,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要求:“要切实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及时将各个学科新的理论体系和前沿成果,更新和充实到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内容中去。”
, http://www.100md.com
    但迄今为止,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及相关部门尚未组织编写方剂专业研究生教材,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或制约了教学效果与质量。众所周知,教材在培养中医高级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所以编写切合实际的研究生方剂教材迫在眉睫。

    以提高实际能力为编写教材目标

    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因素固然有很多,但教材在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开拓进取精神等方面则起主导促进作用。因为教材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和前沿性,可引导研究生用科学的思维、循序渐进的方式以获取知识;教材内容设置的层次性和有序性可避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教材可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知识、开拓研究思路、提炼研究成果,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亦能为进一步修订及提升教材质量提供有益的创新思路与方法。

    首先,撰写方剂专业研究生教材的宗旨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应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有利于科学发展与需求的实用性;二要有利于继承与创新的前沿性;三要有利于理论指导与应用的实践性;四要有利于课程内容与体系的先进性;五要有利于人才培养与使用的针对性。
, http://www.100md.com
    并务必使教材能够及时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和科技动态,且优化教材内容,彰显研究特色,重临床实用,使方剂专业研究生能够将理论学习的固定思维与临床灵活运用相融会贯通,达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学、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的。

    其次,撰写教材的内容设置必须与方剂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相适应,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与研究内容相协调;二是教材内容与培养对象相协调;三是教材内容与能力培养相协调;四是研究方法与创新思维相协调;五是教材建设与课程体系相协调;六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协调。

    再则,编写教材还要勇于实践与探索,做到理论创新源于临床实践,临床实践促进理论创新,编写内容务必高瞻远瞩,统筹兼顾,彰显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方证研究与配伍研究是教材的核心

    中医治病的整个过程就是研究“证”与“方”的过程。“证”是基础,“方”是结果,特别是方药配伍的科学性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 http://www.100md.com
    编写方剂专业研究生教材的核心内容应突出研究方证理论与配伍理论,使研究生在理论学习上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在临床实践中拥有灵活运用的能力,成为社会急需的高级人才。

    方证研究

    方以治证,证以选方,方证结合是辨治疾病的最佳选择。证是研究疾病某一阶段的特有表现,方是辨治疾病某一阶段的特殊手段与方法。教材只有突出方证研究,才能使方剂专业研究生能够充分理解与全面掌握方与证之间的辨证关系与应用关系。

    研究方证务必阐明任何一个方剂的功用都不局限在某一个方面,主治也不局限于某一证型;同时还要阐明任何一个方剂的功用与主治都有其聚合性、多向性和针对性。再则,治疗任何一个病证都不局限于某一个方,但必须懂得其中某一个方则是治疗某一证型的最佳选择。

    研究方证关系,一要辨清方证之间既有相等关系又有不等关系,二要辨清方证之间既有相对的对应性又有绝对的可变性。研究方证理论,既要突出开拓思路、启发灵感、举一反三,又要突出示范性、指导性、实践性。阐明运用方证理论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变通,使研究生在理论学习上拥有实践操作的思维,在临床实践中拥有坚实的理论作指导。
, 百拇医药
    配伍研究

    君臣佐使理论主要用于解说方剂组成的合理性及其之间的配伍关系,但其在辨证组方用药之前则缺乏前瞻性和指导性。

    研究方剂配伍理论重在指导临证组方用药,不可仅仅局限于解说方药配伍的合理性。根据教学实际和临床实践,权衡历代名方的用药配伍特色,总结、归纳方药配伍原则与方法用以指导临床组方用药,论证方剂配伍原则与方法是在确立方药之前务必要遵循的法则。

    研究方剂配伍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主要有:

    一是针对病变证机选用方药,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郁者行之,结者散之等,这是治病选药的基本原则。

    二是针对脏腑生理特性选用方药,即治心应酌情考虑配伍安神药,治肝应酌情考虑配伍疏肝药,治肺应酌情考虑配伍宣降肺气药等,这是提高疗效的基本原则。
, 百拇医药
    三是针对方药弊端选用加减,如酌情配伍减缓方药的毒性,或纠正方药的偏性,或缓和方药的峻性,或改变方药的特性,这是补偏救弊的基本原则。

    可见,研究方剂配伍原则与方法,是从配伍方法角度研究方剂配伍的规律性与指导性,特别是指导临床用方治病重在掌握规律、运用规律,从规律中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编写此教材的目的是使研究生学习方剂配伍原则不在于会用古人的方剂;在于会用配伍理论完善古人方剂使之更加符合治病需要,达到运用配伍理论而指导临床治病用方的需要。

    方证研究与配伍研究是编写研究生教材的核心,对培养方剂专业研究生的理论思辨性与临床实践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编写教材要突出4个特色

    编写方剂专业研究生教材要符合研究生的认知规律,其思想性、逻辑性要强,课程设置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能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强化学习效率,将理性认识与临床实践协调统一。
, 百拇医药
    创新性:方证研究与配伍研究是方剂专业研究生教材的创新性研究,其理论创新性对临床组方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科学性:阐释方证研究从方研究证的科学性、可行性与实用性,在临床中的指导性;论证配伍研究的理论指导性与临床实践性,突出配伍理论对指导并完善古方配伍用药的科学性。

    先进性:在教材建设规划中,务必使方证研究与配伍研究能够反映全国中医药高校在本学科的优秀研究成果及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现、最新发展、最前沿动态,体现教材体系的先进性。

    系统性:教材建设规划应全面系统,应针对学校办学特色、专业使用、课程定位进行统筹规划。尤其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方剂专业研究生的教材建设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编制教材建设规划要统筹考虑,力求全面、完整,避免顾此失彼。

    总之,编写教材的目的是引导研究生去思考,去探索,激起研究生的创造思维;并能促进教师借助好的教材在有限的时间内让研究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尤其是好的教材能使研究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并为研究生拓展思路留下空间,积极引导研究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临床实际中去。 (王付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