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品安全 > 食品安全常识 > 正文
编号:13077502
5个月食品非法添加案件1200余起 2000人被抓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27日 健康报
     据介绍,4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部署。5个月来,全国农业、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检查相关生产经营单位669.3万余户次,取缔、关闭各类违规违法企业5000余家,行政处罚立案1.8万余起,移送司法机关435起。

    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食品非法添加案件1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0余名。其中,在“瘦肉精”破案会战中,各地共侦破案件120起,抓获涉案人员980多名;广东侦办的5起塑化剂案件全部侦破,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沈阳公安机关组织打掉多处“问题豆芽”黑窝点,刑事拘留非法加工人员12名。

    今年以来,全国已经有48名国家工作人员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不同程度的党纪、政纪处分,还有近百名国家工作人员(包括河南“瘦肉精”案件)的行政问责正在调查处理之中。

    农业部目前正就195种农药在农产品和食品中的1828个最大残留限量广泛征求意见。同时,正在抓紧起草《生猪及生猪产品瘦肉精监督管理规定》,将进一步完善“瘦肉精”监管工作制度。

    科研机构参与,新“毒物”频现

    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呈现4大特征

    据介绍,通过专项整治和查处案件,发现严重违法行为主要有以下几大类:违法生产、销售非食用物质,生产、销售不符合规定的农药、兽药、饲料等农资产品,在饲料中添加禁用物质,在畜产品和水产品养殖运输过程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在食品生产 、加工、经营过程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无照经营食品添加剂,销售食品添加剂超标和添加非食用物质的食品,等等。上述案情主要反映出4个特征。

    违法行为更为隐蔽

    从已查明的非食用物质和禁用物质生产源头看,其生产线、黑窝点很多是隐藏于已取得相关注册登记和生产许可的化工厂等单位,并采取点对点的销售方式,生产销售行为极为隐蔽,如湖北襄樊某精细化工公司、浙江奉化某生化科技公司等,以将车间外租或直接入股方式生产“瘦肉精”。

    犯罪手法花样翻新

    湖南前段排查中发现的“瘦肉精”新品种线索,就是把以前不常见的苯乙醇胺A添加到了饲料里,而此前国内饲料中出现的“瘦肉精”为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4种;重庆破获的“染色花椒”案中,发现犯罪分子以罗丹明B替代苏丹红,这些以桃代李、不断翻新的手法,都是为了蒙蔽检查,逃避打击。

    相互掩饰串通共谋

    从已查处的“瘦肉精”案件看,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意识淡薄,受利益驱动形成利益链,生产源头、兽药店、贩运商、屠宰场、肉品销售商及养殖户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相互掩饰、串通共谋,加大了案件查办的难度。在双汇“瘦肉精”案件中,河南省已控制涉案犯罪嫌疑人就布于养殖户、生猪经纪人、采购员等各环节。

    科研人员参与犯罪

    从已抓获的犯罪分子看,非食用物质生产源头的犯罪分子基本具有医药、化工专业知识背景 ,甚至有科研人员作为技术支撑,如河南“瘦肉精”案件主犯刘襄就有化工制药专业背景 ;湖北“4·25瘦肉精”案件中,“瘦肉精”配方的研制者是安徽某高校的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7·11瘦肉精”案件中,“瘦肉精”配方来自驻四川某科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