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品安全 > 食品安全常识 > 正文
编号:13077574
奶源供应能否追得上“蒙牛速度”?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29日 健康报网
     一场轩然大波,很容易使人记住一个冷僻的化学名词。这样惨痛的记忆,在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史上已有两次——2008年是三聚氰胺,这一次是黄曲霉毒素。

    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蒙牛乳业眉山分公司生产的纯牛奶黄曲霉毒素M1超标。蒙牛集团相关负责人称,产生问题产品的原因是,一批饲料因天气潮湿发生霉变,奶牛在食用这些饲料后,原奶中黄曲霉毒素超标,原奶质检疏忽导致了问题发生。但对于这批饲料及奶源来源,蒙牛方面称暂时无法追查。

    黄曲霉毒素事件之后,又一个冷僻的化学名词被传得沸沸扬扬,更使人不安的是,专家解释其毒性甚至远远超过三聚氰胺。蒙牛集团负责人据此回应称,本次事件是小概率事件。黄曲霉毒素出现在牛奶中是否“小概率事件”,公众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能够被质检总局抽检选中并发现问题,才是真正的“小概率事件”。在此之前,蒙牛所宣传的“9道工序、36个监控点、105项指标检测”究竟体现在哪里?退一步说,所谓食品安全无小事,强调“小概率事件”到底想要说明什么问题呢?

    从三聚氰胺风波中一路走来,公众不断重温类似的梦魇,“周公解梦”式解读已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探究为什么陷入这样的噩梦不能自拔。乳制品行业的急剧扩张,以及由此而来的奶源供应不足,不失为一种解读。

    包括此次危机在内,乳制品行业在历次信任危机中都将板子打向了源头供应。以身处舆论风口浪尖的蒙牛而言,其宣称自建牧场占全部奶源供应的78%,远超34%的全国水平,其总裁杨文俊也曾表示,自建牧场可能是乳企的唯一出路。即使如此,仍未避免此次危机的爆发,据其自身辩解,问题恰恰出在“奶源不明”的散养户身上。这是否敷衍塞责暂且不说,78%的自我供应尚且如此难保质量,34%的全行业平均水平岂非更加岌岌可危?

    早在2004年首届中国奶牛发展大会上,一些业内人士在提起给奶牛“美容”“塑身”这类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时,却没有一个人能笑得出来,因为每个人都清楚,此种现象反映出中国牛奶加工链条出现了问题,从根本上讲就是奶源供给严重不足。过去了这么多年,乳制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类似的反思却鲜有人再次提及。当公众面对货架上五花八门的各类乳制品眼花缭乱之时,国内是否真的拥有与之相匹配的奶源供应?这样的问题无人能解。

    伴随着乳制品行业的急剧扩张,质量问题与信任危机大多与奶源供应如影随形——无论是“早产奶”、“回炉奶”、三聚氰胺,还是此番黄曲霉毒素,无一例外剑指最初的奶源供应,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类丑闻,公众有理由怀疑,是否因为奶源供应的严重不足,导致了旨在跑马圈地的乳制品行业泥沙俱下?此时此刻,回顾乳制品新国标的自降门槛,更是令人心生疑虑——当规则制定者以保护行业发展为由“自废武功”的时候,是否因为其太过了解此中内幕,乃至于不惜力排众议网开一面?

    “蒙牛速度”只是国内乳制品行业急剧扩张的一个缩影,相比起加强监管之类事后补救举措,正本清源构建奶源防火墙或许更是当务之急,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源头的失守意味着满盘皆输。飞速发展的乳制品企业,请停一停急剧扩张的脚步,等一等气喘吁吁的奶源供应。 (奕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