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90020
清末中国医界对西方医学的观察与仿行(3)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日
     一位叫王海峤的就有类似的忧虑。他很不认可友人所持西医精于华医即在于考医制度的观点。他说通过考试获得执照方可行医,确实是对医事、民命的慎重,但如果考试制度本身有问题,则未必能达到甄别医生的效果。他问道,西医“所以考之者,果何如耶?如其若文场之考试,但以一纸空谈作敲门之砖,而盲试官复随意评定之,此则多此一考,究复何用?若考医者必用老于医、精于医者主其事,见其果可以行,而后给于凭据以听其行,则是我中国何尝无此考也?”此段及下段参见《论中西医学之所以不同》,《申报》第4886号,1886年11月20日,影印本第29册,877页。

    在他看来,若不细究形式,中国传统医学的授徒制也可看作某种形式的考医制度,由此培养出的医者甚至更佳。他以自己为例说:“仆从朱滋仁先生屈指十数年,先则授之以业,继则试之以方,久则临之以症,使之阅历深,见识广,运用熟而后给以招牌,令仆悬壶于市。夫试之以方,临之以症,其为考试也,较西医之考试何如哉?招牌例由业师给发,则即与西医之所谓凭据者无异,特不由官手耳。”王海峤也注意到如果中国医生“亦仿照西人由官考试,不但官无此暇晷,且恐误于盲试官者,正复不少”,这样反而不能选拔出良医。因此他主张在中国“不若由业师考验,果可行道而后给以牌之为愈也。”对于王海峤结合中国实际情形所提的建议,其友“首肯良久”。

    王海峤之思考亦可谓见地之言,其建议或也有可行性。只是在当时的中国 ......
上一页1 2 3 4 5 6 7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