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89407
自医疗:求医不如求网?(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25日 《中国新闻周刊》
     患者在网上预先研究病情及获取知识,是要为看病做更好的准备,以使自己在就医过程中变得更加主动。“看病难”这个特殊问题,也促使患者在求医无门的时候转而求助于网络。

    “‘自医疗’在医疗保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经广为接受。”——世界卫生组织

    “有一种病叫做‘数码恐病症’,就是‘由于在读取网上搜索结果或者有关资料,而造成的对普通症状的无厘头的过度担忧’。”——微软调查

    “健康和医疗是有所区别的。健康资讯可以在网上查询,而医疗是很复杂的,上网查病情只会越查越糊涂。”——洪昭光你病了,网总在那里

    去年6月,34岁的邓郁在怀孕第12周的时候去做第一次孕期检查,结果发现“NT值”达3.1毫米。医生看了看检查结果,板着脸说,“这一项超出正常范围了,你到第16周后要来做羊水穿刺。”
, 百拇医药
    “对胎儿有什么影响吗?”邓郁焦急地问。可是医生只板着脸回答一句,“你到时候来做检查吧,等结果出来再说。”走出诊室,邓郁哭了。

    “当时我被吓得不行。头一次孕检就出现不正常,我整个人都蒙了。医生的表情又那么严肃,根本不愿意多做解释。”邓郁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一边哭一边给丈夫打电话,让他在办公室赶快上网查一查,这个数值到底是什么意思。

    邓郁的丈夫在电话另一头飞速上网搜索,很快就给她回话说,NT是指“胎儿颈项透明层的厚度”,如果超过2.5毫米,就意味着胎儿有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但是只是有这个可能”,丈夫安慰她说,“网上有好多人像你这样的,查出NT超标,但是她们都说没事儿,生出来的孩子都好好的。”

    丈夫在电话里“现场播报”的这一信息,及时止住了邓郁的眼泪。回到家以后,她也上网搜了好几次,看到的各种结果都与丈夫说的大致相同,她还反复看了有类似经历的人的留言和讨论。其中一个医疗网站说,“NT值只要不超过3毫米都属正常,3.1毫米只是刚刚超过一点点而已,没关系的”。看到这些分析,邓郁那颗悬着的心也渐渐放了下来。直到最后,这个“NT值”带来的疑惑才得到确切的答案——她生了一个健康的宝宝。
, 百拇医药
    孕妇在怀孕期间越是小心,就越是小毛病不断,“总不能一点儿点儿小事儿都要去医院吧?”邓郁说,她每次应付起来,都或多或少地依赖网络。比如,她曾经咳嗽,到夜里咳得睡不着觉,只好去了离家不远的一家医院。医生推荐她进行雾化治疗,还开了雾化用的药。拿着药回到家,邓郁觉得不放心,上网一搜,发现有人说“孕妇不能做雾化治疗”。于是她就没再敢在家做雾化,第二天去一家大医院看,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医生给她开了一种口服药。回到家里,她服药之前又在网上进行一番搜索,不仅研究了这种药的副作用,还看到有网友说怀孕期间吃过这种药,她这才放心服了药。

    “如果没有网络,真不知道该如何熬过蛰个孕期。”邓郁说,她甚至难以想象,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孕妇都是怎么对付这些大大小小的麻烦的。

    “在互联网兴起以前,医院、专业书籍和传统媒体是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互联网的兴起又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健康信息获取渠道。”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王学成等人针对上海中心城区的居民进行了调查,他们在今年发表的“互联网在健康传播、病患医疗决策中的作用与影响研究”中分析说,现在,人们选择使用互联网获取健康信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按照调查对象选择的重要程度可分为:操作方便、信息量大、匿名、成本低。
, http://www.100md.com
    在美国,在网上检索疾病知识,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根据“皮尤互联网和美国人生活项目”2008年的一项调查,61%的美国成年人通过互联网获取过健康信息,而在美国网民中,利用互联网搜索健康信息的比例达80%。虽然目前还没有对中国网民医疗健康信息使用的调查数据,但根据2008年中国互联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包括政治、财经、体育、娱乐等资讯类信息浏览中,健康类信息的浏览数量在25岁及以上群体中位居第一。在王学成等人的调查中,曾经在网络上获取过健康信息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39.2%。这个结果低于美国的数字。

    今年6月,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对500多名病人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他们在看病前都会上网检索相关的疾病知识,其中有70%的人会就网上查到的信息与医生交流,还有40%的患者会将网上查到的资料打印出来带着去就诊。

    由于各国情况的不同,各种调查的数据也有差别,但互联网已经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自然也会成为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也是左右医生与患者关系的新的因素。
, http://www.100md.com
    早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自医疗”(在这份报告中,特指的是自己进行药物治疗)在医疗保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经广为接受。随着人们教育程度、知识结构和社会经济状况的持续改善,在全世界范围内,自医疗已经成功地融入很多医疗保健体系当中。

    这份报告在分析了自医疗的“益处与风险”后也强调,在教育消费者进行负责任的自医疗的过程中,为其提供的信息的内容和质量,以及与其交流的模式,都是重要的因素。

    自医疗的“纠结”

    在上述加利福利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中,主持此项调查的胡欣怡发现,患者喜欢在网上预先研究病情及获取相关知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信任医生,而是要为看病做更好的准备工作,以使自己在就医过程中变得更加主动。

    而邓郁结合自己就医的经历,对利用网络的自医疗行为颇有体会。她认为,是“看病难”这个特殊的问题,促使中国的患者在求医无门的时候更多地转而求助于网络。“医生工作起来很忙,不会向你解释那么多。在他们看来,我这都是小问题,他们也不会重视。所以如果不是在网上查到有关的信息,医生随便撂下的一句话,真不知道LkL怎么熬过去那等待的一个月。”邓郁又想起自己当初做孕期检查时候的遭遇。

    私立的北京和睦家医院全盘按照国外医院的标准进行管理。在这里工作的眼科医生陈雪很赞同邓郁的这个说法。她认为,在国内公共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许多患者“不得不”学会更加有效地看病。而上网检索医疗知识,的确是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病人的有效手段。, http://www.100md.com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