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针灸书和针灸文献 > 正文
编号:12307940
眼针疗法.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67kb)。

    彭静山《眼针疗法》

    一、眼针的穴位:总名"眼针眶区十三穴"。穴的位置均距眼眶2毫米。找穴时以瞳孔为中心,按钟表的比拟把各分区辨清楚,每个穴占据眶内眶外一定的范畴,找穴要准是首要条件。

    二、选穴原则:

    1、循经取穴:即取病所属经之经区穴位。2、看眼取穴:哪个经区络脉的形状、颜色最明显即取哪一经区穴。3、病位取穴:按上、中、下三焦划分的界限,病在哪里即针所属上、中、下哪个区。如头痛项强,不能举臂,胸痛等均针上焦区;胃痛,胀满,胁痛等针中焦区;脐水平以下,小腹,腰臀及下肢,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均针下焦区。

    三、选针:直径0.3毫米0.5寸针为宜。

    四、刺法:

    1、点刺法:在选好的穴位上,一手按住眼睑,病人自然闭眼,在穴区轻轻点刺五次到七次,以不出血为度。2、眶内刺法:在眶内紧靠眼眶眼区中心刺入,眶内针刺是无痛的,但要手法熟练,刺入准确。眶内都用直刺,针尖向眼眶方面刺入。进针0.5寸。手法不熟时,切勿轻试。3、沿皮横刺法:应用在眶外,在选好的经区,找准经区界限,向应刺的方向沿皮刺入,可刺入真皮达到皮下组织中,不可再深。眶外穴距眼眶边缘2毫米。每区两穴的不可超越界限。4、双刺法:不论直刺、横刺、刺入一针之后可在针旁用同一方向再刺入一针,能加强疗效。5、表里配合刺法:眶内、外各刺一针。6、压穴法:在选好的区穴,用手指压迫,病人感到酸麻为度。7、眼区埋针法:王不留、皮内针均可。8、电针:不得气的,经用眼针后5分钟还不生效的病人,可在针柄上通电流以加强刺激。9、缪刺法:一侧有病,针患侧无效时,可在对侧眼区同名穴针刺之。10、配合其它疗法: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其它各种疗法。

    五、进针法:进针要稳、准、快。一手持针,另一手按住眼睑进针。

    六、手法:快速刺入后,不用提插、捻转、开合任何手法。刺入以后病人感觉有麻酸胀重或温热、清凉等感觉直达病所,是得气的现象。如未得气,可以把针提出1/3改换一个方向再刺入,或用手刮针柄,或用双刺法。有的人怎么也不得气,多针几次,亦可生效。

    七、留针:不宜过久。至少5分钟,最长不可超过15分钟。

    八、起针:右手二指捏住针柄活动几下,缓缓拔出1/2,少停几秒钟再慢慢提出,急用干棉球压迫针孔片时。

    九、适应症及配穴治疗:

    眼针的功能:止痛消肿,安神定志,理气和血,通经活络。

    效果迅速的适应症及配穴治疗:

    1、中风偏瘫:新中风偏瘫经过抢救已过危险期,针上、下焦区,可以应针而效。但病程过久,数月以至数年,筋骨肌肉均正常者,仍然有效。如果因病久发生肌肉萎缩,骨骼变形,肩肘屈而不伸或伸而不屈,手不能握或握固难开,下肢屈伸不利,内、外翻足,脑软化,脑萎缩者,效果多不理想。

    初期偏瘫,让病人仰卧伸腿,将患侧屈膝,令足心踏床面,稳固不动者必有效,如果患足踏床面时左右摇摆不定或不能踏床者,均无效或其效甚微。

    2、急性扭伤:针下焦区,效果良好。

    3、落枕:针双上焦区。

    4、降血压:针双肝区可调整血压,高者可降,低者可升。

    5、痛经:针双下焦区。

    6、遗尿或尿频:下焦区,肝区,肾区。

    7、心律不齐:双心区。

    8、膈肌痉挛:中焦区。

    9、胃痉挛:中焦区。

    10、头痛:上焦区,偏头痛配胆区,后头痛配膀胱区。

    其它适应症:

    1、目赤痛:肝区

    2、近视:肝区配内睛明。

    3、眼睑下垂:脾区,上焦区

    4、针眼:脾区

    5、电光性眼炎:上焦区,肝区

    6、鼻炎:上焦区、肺区

    7、音哑:肺区,上焦区

    8、喉痛:肺区,上焦区

    9、舌痛:心区

    10、牙痛:上焦区,患侧翳风(龋齿不效)

    11、耳聋、耳鸣:肝区,上焦区

    12、三叉神经痛:上焦区。第一支痛配瞳子髎;第二支痛配四白;第三支痛配颊车

    13、面肌痉挛:上焦区,脾区

    14、面瘫:双上焦区

    15、项强:双上焦区,膀胱区

    16、五十肩:双上焦区,大肠区

    17、上肢不能举:上焦区

    18、老年慢性气管炎:肺区,咳喘穴(大椎两旁5分,向大椎斜刺5分深,不留针)

    19、胸痛:上焦区,心区

    20、背痛:上焦区,膀胱区

    21、腰痛:下焦区,肾区

    22、尿路结石腰痛:下焦区,肾区

    23、腰胁痛:中焦区,肝区

    24、坐骨神经痛:下焦区,患侧胆区

    25、胃痛:中焦区,胃区

    26、胆囊炎:胆区

    27、胆道蛔虫:肝胆区

    28、胰腺炎:中焦区,脾区

    29、呕吐:中焦区,胃区

    30、拒食症:胃区配四缝

    31、便溏:大肠区

    32、痢疾:下焦区,大肠区

    33、便秘:大肠区,左腹结皮内针

    34、膝关节痛:下焦区,膝眼

    35、下肢痿软:下焦区,肾区

    36、足跟痛:下焦区,胆区

    37、神经衰弱:上焦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6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