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董氏奇穴资料大全 > 正文
编号:12308876
台湾针灸四大派.rtf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7kb)。

    台湾针灸四大派 ;w*ko%__;

    _ F@B z_ _

    一提到针灸,相信在大家脑海里,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三个地方。中国、曰本、南韩。其中尤以针灸发源地中国为针灸学术的正统。在我接触针灸之初到学习针灸,这个观念已经开始动摇。1822年清==废止太医院针灸科,从此针灸废而不用或流入民间。到新中国成立,中医是断了层(中医应有的薪传系统)。看官不相信也罢!当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是绝不勉强大家要接受我的观点,祇希望暂时放开习惯的想法,看看被遗忘中医应有的薪传系统。在海峡的另一边,我唤作『台湾针灸四大门派』。有人问我何不叫做『台湾针灸四大家』,这是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不得含糊。不是四位针灸技术很好的大夫,而是好几代人的努力。有一个系统的治疗思辨方法,独特的手法能薪传下来。不就是一个派别。其实针灸一直是有门派。如明朝陈会所传刘瑾重校的《神应经》江西梓桑君席弘远把针法传至十一世席天章再传至陈会(宏纲)再传二十四人。难道不是一个流派?有关针灸门派的文章,可参看魏稼针灸经验集第161页,试论古代针灸学派。169页。关于针灸各家学说与流派,门派不是故作神秘或党同伐异的工具,相反是保存有价值的治疗经验使之传之有人,不绝如缕。有了继承,才能发展。以下排名祇是以我个人接触各派的先后作准。虽不叫人满意,相信仍可接受。以下分别为: D_3Q2\__-Q

    vQ _Cg'8Bp

    一. 董氏奇穴 Qn22b?= __

    为董景昌先生(1916~1975)家传的针灸法。董氏奇穴原为代代单传的针法,至董景昌先生入台后始传授弟子。这一派亦是在台湾流传最广。现时正式有学术交流到大陆的台湾针灸学派。其弟子杨维杰先生编着《董氏奇穴针灸发挥》的简体字版已在大陆发行。 _Y__ < _@_

    tr_JW-LQ$!

    董景昌先生原籍山东,本身随军入台。凭着其别树一帜的针法,疗效强,回异于一般采用十四经针法,自成一套经络思维方法。如以大腿作一横切面,在大驮积前方的中线(十四经中为接近足阳明胃经)在大驮积中线之股骨上距膝盖横纹上五寸定『通关穴』以此直上二寸为『通山穴』再直上二寸为『通天穴』三穴同时使用三通穴(董氏称为倒马针法──三穴在同一在线使用)对消化不良,妊娠呕吐确有良效。其中特别之处是以此三穴主治心脏病、心脏性风湿病,也能治膝盖痛,下肢浮肿是运用火生土的五行关系。其中有关经验:通关、通山、通天三穴不能双足六穴同时下针,仅能各取一穴至二穴下针;高血压患者双足只许各取一穴,避免过强刺激。在董氏奇穴中驷马穴正在十四经胃经与胆经之间。驷马穴分为三穴(驷马上、中、下穴),先取驷马中穴,直立,两手下垂,中指尖所至之处(胆经?风市穴)向前横开三寸是穴。在驷马中穴直上二寸即为驷马上穴,如是以驷马中穴直下二寸为驷马下穴。驷马三穴为治疗肺脏病所引起之症候群的特效穴,治疗鼻炎、牛皮癣、青春痘均有特效(肺主皮毛。故对皮肤病起作用。);因肺处胸腔内本穴治胸胁部跌打损伤具有特效。所以能治肺病及其相关疾病,是通过『足躯顺对法』下肢除与上肢有对应关系外,与躯干亦有对应关系,将下肢与躯干顺向并列对置,则有如下对应:即大腿与胸(背)脘,膝与脐(腰),小腿与下腹(腰),足与阴部。如胸背有病可针大腿,下腹有病可针小腿,反之大腿及小腿有病,亦可在胸腹施治。临床常以大腿部位之驷马治肺、三通治心。再举一例,如大腿内侧正中在线下一针为『明黄穴』,以此穴为中心,直下三寸即往膝盖方向为『其黄穴』。在明黄穴直上三寸往股关节方向『天黄穴』,合称上三黄穴,为董氏治疗肝经疾病的要穴。故治疗肝硬化、肝炎、眼昏、眼痛、消化不良、脊椎骨膜炎、调月经,女士面上黑斑此处又正与十四经有关(接近于足厥阴肝经)。董景昌先生不默守家学,常用十四经穴位与董氏奇穴配合使用,对十四经经穴治法亦有突出发挥。其它如董氏掌诊、刺络法(放血)、解穴、八种对应法的应用......等等。欲更进一步了解,近年有关董氏奇穴之研究,有兴趣的朋友,可参考杨维杰老师的弟子邱雅昌先生于网络上发表之文章。 #wDMs S__a

    _n/-(E=_ !

    二. 古法针灸 _e} [G1*!Q

    第一代的代表人物为孙培荣老师,亦是从中国大陆迁到台湾。在当时已很有名气,并广收弟子;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有武仲瑛及周左宇两位先生;第三代的代表人物是李相谅老师。此派用针独到,现举一医案为例。贫血不再生的治疗针灸名家孙培荣先生,尝治一「贫血不再生」症,颇有参考价值,兹将该医案公布,供作参考研究。 G0R-Iqo_E:

    QG#3| ?__g

    患者贾凤鸣,男,二十岁,为韩国华侨学生,于民国四十四年间(1955年)患贫血不再生症。 __M%TB6Wh

    v50_GF6_{_

    其病状为血枯身黄,气息微弱,不能转动。 _'_}O____o

    <%__z i Nc

    治疗处理:通经接气,滋阴活血,统括俞募标本,原络交会,悉依古法施治。 EN6?Ru._%

    \_\p._GB\z

    贾生患此症,住台大医院治疗,医认系绝症,每曰仅赖输血以残喘,最后宣称已无法挽救,乃经侨委会宫延龄君,坚邀孙先生为之诊疗,因其病势已危殆。 l_inK*Y!2

    _.RJU,Z:_K

    舍针灸别无他法,乃依古法,统括俞募标本,原络交会,运用八法五门,兼取山海、丘陵、沟池、溪谷、三才三部等穴,二月有余,由渐进而好转,终就痊愈,完成台大教育。 m_c`,mi_lS

    _/Ze7*=Ho_

    二月十二曰:公孙(八法)、少府(五门)阳谷(五门)通里(心络)。 ;]n_QnBo~L

    -_qjpV7
    二月十四曰:临泣(八法)外关(八法)大敦(五门)临泣(五门)支正(小肠络)。(按:此条临泣重复,而临泣乃八法穴,五门恐有谬误,待考正之)。 _=*: A>'/_

    0@'B"_0a_(

    二月十六曰:后溪(八法)申脉(八法)太白(五门)三里(五门)蠡沟(肝络)。 ?/ \|sV:JH

    _J9u2<^]__

    二月廿曰:列缺(八法)、照海(八法)、经渠(五门)、商阳(五门)、光明(胆络)。 V_nz_E_F0)

    s )_O_6U_<

    二月二十四曰:丘墟(甲)、太冲(乙)、阴谷(五门)、通谷(五门)、大锺(肾络)。 vRqU'"77h_

    AlTz@Hu \s

    二月二十六曰:腕骨(丙)、神门(丁)、支沟(五门)、劳宫(五门)、飞扬(膀胱络)。 _ ATnWb"V@

    _Uh_h__>8B

    三月三曰:合谷(庚)、太渊(辛)、照海(阴蹻)、内关(阴维)、丰隆(胃络)。 _n);_ _?b_

    =e_89_v_ 5

    三月八曰:京骨(壬)、阳池(壬)、阴陵(二陵)、阳陵(二陵)、外关(三焦络)。 91Sgi1no_

    \a #v5__i

    三月十二曰:太溪(癸)、大陵(癸)、阴交(二穴)、阳交(二穴)、内关(包络)。 Y0_-_f__V7

    D5_&_ _p-]

    三月十六曰:公孙(干)、中脘(腑会)、中府(肺募)、涌泉(地)、经渠(肺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RTF附件(3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