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2543831
脏腑兼病.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68kb)。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六、脏腑兼病

    * 概念

    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相继或同时发病

    * 理论基础

    整体观念

    生理上相互配合,病理上相互影响

    * 病变规律

    1、相互表里的脏与腑之间

    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肝胆湿热等

    2、生克乘侮关系的脏与脏之间

    金克木---木侮金-肝火犯肺

    木克土---木乘土---肝胃不和 肝脾不调

    土生金---母病及子---脾肺气虚

    火生土---子病及母---心脾两虚

    * 临床表现

    "相加原则"

    心脾两虚=

    心血虚-心悸怔仲 失眠健忘

    +

    脾气虚---纳呆腹胀 大便稀溏

    一、心肾不交证

    心肾不交证是由于心肾水火既济失调所反映的心肾阴虚阳亢的证候。

    [病因]

    1、思虑劳神太过 耗伤心肾之阴

    2、情志郁而化火 虚阳亢动

    3、虚劳久病, 上扰心神

    房事不节 肾阴亏耗

    [临床表现]

    心烦少寐,心 心悸多梦,五心烦热,头晕健忘,头 耳鸣如蝉,口燥咽干,下 --腰膝酸软,男子遗精,

    形体消瘦,潮热盗汗,热 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原则]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黄连阿胶汤、交泰丸

    二、心肾阳虚证

    由于心肾阳气虚衰,温运无力,致血行瘀滞,水湿内停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病因]

    1、 心阳虚衰,病久及肾. 瘀血内阻

    2、肾阳亏虚, 水气上泛凌心

    气化失权

    [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寒 形寒肢冷,精神萎靡

    水 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甚则唇甲青紫,瘀 舌淡青紫苔白滑,脉沉细微

    [治疗原则]

    温补心肾--真武汤加味

    (附、芍、术、姜、苓,桂枝、红参、红花)

    三、心脾两虚证

    指由于心血不足、脾虚气弱所表现的心神失养,脾失健运、统血的虚寒证候。

    [病因]

    1、 久病失调

    2、 思虑过度 损伤脾胃

    3、 饮食不节 心脾气血两虚

    4、 慢性失血 血亏气耗

    [临床表现]

    心--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脾--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气血--倦怠乏力,头晕健忘,面色萎黄,出血--或见皮下出血,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舌淡嫩,脉细弱。

    气血两虚为其审证要点。

    [治疗原则]

    补益心脾--归脾汤

    四、心肝血虚证

    心肝两脏血亏,表现出心神以及所主官窍组织失养为主的血虚证候。

    [病因]

    1、思虑过度,暗耗心血 血 亏

    2、脾虚化源不足 心神以及所主官窍

    3、失血过多 组织失其濡养

    [临床表现]

    心神--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头目--头晕目眩,面白无华,视物模糊或夜盲,筋脉--爪甲不荣,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闰动,月经--妇女可见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

    舌淡苔白,脉细弱或细弦。

    [治疗原则]

    补养心肝--四物汤加桑椹子、枸杞子、首乌

    五、脾肺气虚证

    指脾肺两脏气虚,出现脾失健运,肺失宣降的虚弱证候。

    [病因]

    1、久病咳喘,耗伤肺气,子病及母

    2、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累及于肺

    [临床表现]

    咳--久咳喘息,痰多稀白--肺失宣降

    运--少食纳呆,腹胀便溏--脾气虚衰,不能运化水谷

    气--乏力少气,声低懒言--气虚之候

    肿--面浮肢肿--脾气虚衰,不能运化水湿

    舌淡苔白滑,脉细弱--气虚之候

    [治疗原则]

    补脾益肺--香砂六君汤(培土生金)

    六、脾肾阳虚证

    指脾肾两脏阳气虚衰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病因]

    1、 脾肾久病--耗气伤阳,2、 久泻久痢--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

    脾肾阳气俱伤

    3、 水邪久踞

    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

    [临床表现]

    形寒肢冷 脾肾阳气虚衰,寒 面色恍白 不能温煦形体

    腰膝冷痛

    久泻久痢

    泻 五更泄泻 脾肾阳虚,不能温化水谷

    下利清谷

    小便不利

    水 肢体浮肿 阳虚水湿不化

    腹胀如鼓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疗原则]

    温补脾肾--真武汤、附子理中汤

    七、肝火犯肺证

    [病因]

    肝经气火上逆犯肺,肺失清肃所致.

    按五行理论属"木火刑金"证;

    [临床表现]

    胸胁灼痛,急躁易怒,肝火 头胀头晕,面红目赤,烦热口苦,咳嗽阵作,犯肺 甚则咳血,痰稠色黄,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八、 肝胃不和证

    肝胃不和证又称肝气犯胃证,肝胃气滞证

    [病因]

    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横逆犯胃

    [临床表现]

    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 肝失疏泄

    呃逆嗳气

    吞酸嘈杂 肝胃不和,胃失和降

    食纳减少

    九、肝郁脾虚证

    [病因]

    因情志不舒,肝失疏泄而引起。

    一是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条达而横乘脾土;

    二是饮食劳倦伤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6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