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6 > 现代医学_医学影像 > 正文
编号:12892482
现代全身CT检查诊断与图像解析与实用手册(高清版).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第299页
第303页

    参见附件(40533kb)。

    现代全身CT 检查

    诊断与图像解析实用手册

    主编 宋国良

    北京科大电子出版社前 言

    作为一种医疗检查手段,C T在诊断疾病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应

    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因此,为广大C T工作者提供一部全面系统、高水平、实用性的参考工具书就显得非常有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首都各大医疗

    单位、科研院所的4 0余位权威专家根据多年的C T诊断经验和科研成果以及国

    内外有关资料精心编著了本书。

    全书共分6篇,4 0余章。第一篇为C T检查诊断基础,介绍了C T的结构

    与成像原理、C T造影剂的药理与应用、C T图像扫描技术与质量控制;第二篇

    为颅脑疾病的C T检查与鉴别诊断,详细介绍了颅脑的正常C T解剖、各种颅

    脑疾病的检查方法、C T表现及鉴别诊断;第三篇为体部疾病的C T检查与鉴别

    诊断,详细介绍了颈、胸、腹部、脊柱、盆腔、四肢骨关节软组织、乳房等各

    系统与器官正常C T解剖、疾病的检查方法、C T表现及鉴别诊断。第四篇为五

    官疾病的C T检查与鉴别诊断,详细介绍了眼部、耳部、鼻、鼻窦、鼻咽及口

    腔、喉部、口腔颌面部等的正常C T解剖、疾病的检查方法、C T表现及鉴别诊

    断;第五篇为儿童疾病与急症的C T检查与鉴别诊断。第六篇为C T介入放射

    技术及其应用。内容全面系统,突出了对全身各器官的正常C T解剖、各种疾

    病的C T表现、鉴别诊断的介绍,注重临床实际操作与应用参考。

    为方便临床使用,配合文字介绍,全书各章节均专门收录了多家著名医院

    的典型C T图像2 0 0 0余幅,并对正常C T解剖的重要结构及重要病变作了显著

    标示,同时详细解析,图文并茂,直观易懂。

    作为一部内容系统全面的实用参考书,本书既讲述常规C T检查诊断知

    识,也介绍了螺旋C T、超高速C T、锥形线束C T等新技术的使用经验。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文献,并得到了许多方面

    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受益于学术同仁提出的很多中肯的意见,我们在此一并

    表示诚挚的谢意。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虽经多方面努力,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缺点和错误

    在所难免,敬请本领域内的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完善。

    编 者

    2 0 0 5 . 3编辑委员会

    主 编:宋国良

    副主编:姚晓刚 方克平 马海民

    编 委:姚晓刚 方克平 马海民 柳远志

    杨德华 王建群 张生志 高升章

    魏 萍 王戎军 李兰卿 邢立民

    王惠芬 龚新成 范伟伟 田春禾

    赵伟军 江华亭 李献华 康清平

    邹振山 李文义 高国雄 石玉富

    蔡晓云 杨明辉 李 伟 李芝兰

    陈 雨 朱昌和 方 林 李建华

    韩凯悦 张紫阳第 一 篇

    C T检查诊断基础第一章 C T概论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 c o m p u t e dt o m o g r a h y,简称C T ),是电子计算机与X线检查技

    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1 9 6 9年英国工程师 H o u n s f i e l d首先设计成功的一种断层摄影装

    置。1 9 7 2年英国放射学会首先报告了这一科技成果,并由他和神经放射学家A m b r o s e成

    功地应用于脑部,获得了第一例脑肿瘤影像。1 9 7 3年英国放射学杂志作了正式报道,受到了医学界的重视,被誉为自1 8 9 5年Re n t g e n发现伦琴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一

    次划时代的飞跃。1 9 7 4年L e d l e y设计成功全身C T装置,进一步扩大了C T的检查范围,取得了更大的效益。因此,H o u n s f i e l d和C o r m a r k(美国物理学家,1 9 6 3年首先建议用X

    线扫描进行图像重建,并提出精确的数字推算方法) 荣获1 9 7 9年度诺贝尔医学生物学

    奖。近2 0年来,由于C T装置、软件和扫描技术的不断更新、改进,出现了C T电影、C T血管造影 ( C T A )、超高速C T以及高分辨力C T、螺旋C T等等,C T不仅能做形态学

    静态观察,还可作动态观察,从而扩大了C T的应用范围,提高了C T诊断的准确度和

    可信度。目前C T在发达国家已普及到各级大、小医院甚至私人诊所,我国也已超过2

    千台,不久的将来可望普及到县级医院。C T已成为影像诊断学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检查

    手段。

    第一节 基本原理

    当高度准直的X线束环绕人体某一部位作断面扫描 (通常是横断面) 时,部分光

    子被吸收,X线强度因而衰减,未被吸收的光子穿透人体后,被检测器 ( d e t e c t o r ) 接

    收,然后经放大并转化为电子流,作为模拟信号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运算,重建成

    图像,由阴极射线管显示出来,供诊断用。

    检测器接收射线信号的强弱,取决于人体截面内组织的密度,密度高的组织如骨吸

    收X线较多,检测器测得的信号弱;反之,如脂肪、含气的脏器吸收X线少,测得的

    信号强。这种不同组织对X线吸收不同的性质可用组织的吸收系数μ来表示。换言之,检测器所接收信号的强弱反映人体组织的不同μ值。这就是C T利用X线穿透人体后的

    衰减特性作为诊断病变的依据。

    X线穿透人体后的衰减,遵守指数衰减规律: I =I 0 e -μ d。式中的I 0为射入的X线强

    — 3 —

    第一篇 C T检查诊断基础度; I为衰减后的X线强度;d为受检部位人体组织的厚度;μ为接受X线照射组织的

    线性吸收系数。

    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算列出人体组织受检层面的吸收系数,并将之分布在合成图像的

    栅状阵列即矩阵的方格 (阵元) 内。矩阵上每个阵元相当于重建图像上的一个图像点,后者被称为像素 ( p i x e l )。为了建立C T图像就必须求出每个像素的衰减系数,C T的成

    像过程就是求出每个像素的衰减系数过程,如果像素越小、检测器数目越多,计算机所

    测出的衰减系数就越多、越精确,所重建的图像就越清晰。目前C T机的矩阵多为2 5 6

    ×2 5 6,5 1 2×5 1 2。其乘积即为每个矩阵所包含的像素数。

    第二节 C T图像与C T值

    一、C T图像

    常用的C T图像重建的数学处理方法有:二维付里叶变换重建法、空间滤波反投影

    法和褶积反投影法。计算机把重建图像矩阵中各个像素转变为不同灰暗度的相应光点,显示在荧光屏上,就形成受检层面的C T图像。

    二、C T值

    C T的特点是能够分辨人体组织密度的轻微差别,所采用的标准是根据各种组织对

    X线的线性吸收系数 ( μ值) 来决定的。为了计算与论述方便,H o u n s f i e l d将线性衰减系

    数划分为2 0 0 0个单位,称为C T值,以水为0值,最上界骨的C T值为1 0 0 0;最下界空

    气的C T值为-1 0 0 0。目前绝大多数的C T扫描机均具有1 0 0 0或2 0 0 0以上的变化范围。

    实际上C T值是C T图像中各组织与X线衰减系数相当的对应值。无论是矩阵图像或矩

    阵数字都是C T值的代表,而C T值又是从人体组织、器官的μ值换算而来的。μ值可以

    通过I =I 0 e -μ d公式算出。则C T值=μ-μ ω

    μ ω

    · a公式中μ和μ ω分别为受测物和水的衰减系

    数。a为各厂商所选定的标定因素。a为5 0 0时标出的C T值为E M I单位;a为1 0 0 0时标

    出的C T值为H o u n s f i e l d单位 ( H U )。正常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C T值见表1-1 ......

    此PDF文档大小超过了40mb,受服务器性能和网络带宽限制,网站暂停点击下载功能。

    文件现已上传到百度云盘或360网盘,如果您需要此资料文档,可以给小杜(QQ:1330396 或百拇医药群:246743154)留言索取。

    给您带来了不便,深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