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中医药院校
编号:13399406
凤栖梧桐花满枝 ——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才培养纪实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978期
    

    国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协同创新平台成立。

    江西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参加第三届“互联网+”大赛国赛斩获1银1铜。

    双惟实践班晨练。

    奔腾赣江浪,浩渺鄱湖水。位于赣江之滨、梅岭山麓的江西中医药大学,即将迎来六十周岁生日。六十年,易寒暑,春华秋实;六十载,沐风雨,桃李芬芳。
, 百拇医药
    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最核心、最本质的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是评价一所大学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江西中医药大学前进的每一步,都必须解答人才培养的历史和时代的命题——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江西中医药大学如何不负所托,勇立潮头?

    奋力建设“双一流”,江西中医药大学如何不忘初心,进位赶超?

    应对全球高等教育变革,江西中医药大学如何用好东方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带着历史和时代的叩问,回望近六十年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全部教育教学实践,归结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归结为“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立德树人,树立办人民满意教育新标杆

    走进梅岭山麓的湾里校区,“惟学惟人 求强求精”的校训直入眼帘。短短八个字,高度凝练了一代代江中人为之奋斗的价值追求,是他们前赴后继、奋力拼搏、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源泉。
, 百拇医药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江西中医药大学始终将“德”立在前头,将“惟学惟人”作为师生的价值追求,激励他们在“学思行”中全面发展,努力成长为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同时,坚持“求强求精”,培育师生自强不息、精益求精的精神品格和行为准则,注重学思践行、知行合一,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永不言弃、永不懈怠。

    践行校训精神,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长征”中,江中人格外精神抖擞,元气充盈,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同命运,不懈探索、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开辟了江西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广阔天地。近六十年艰辛办学的历程,近六十年人才培养的积淀,印证的是一颗扎根祖国大地办教育的赤子之心,塑造的是一腔为祖国人民服务的爱国情怀,培养的是一代代自强不息、精益求精的社会栋梁。

    在校训精神的引领下,一代代江中学子学成毕业,走向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祖国需要、人民满意的社会栋梁:国医大师伍炳彩,首届全国名中医皮持衡、张小萍、范崔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省政协副主席刘晓庄、郑晓燕,上市公司江中集团原董事长钟虹光,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陈日新、蒋小敏,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巧、曾灵芝,十年坚守非洲抗疟的邓长生,十余年扎根麻风村的医生徐娜,勇救落水儿童的“中国好人”严志飞……他们在各类工作岗位上,默默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 百拇医药
    如何坚持立德树人?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江西中医药大学始终在不断探索和不懈追求。如今,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响亮回答。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素质教育,但至今尚未形成系统的素质教育理论和较成熟的实践模式,在高校尤为薄弱。主要存在“五多五少”的现象:即理论多、实践少;关注精英群体多,面向全体学生少;注重专业素质多,注重基础素质少;外在激励多,自我激励少;注重投入多,注重实效少。

    在高等中医药院校,由于学科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特殊性,使得上述问题尤为凸显。该如何破解呢?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2006年,江西中医药大学时任党委书记刘红宁教授基于校训精神,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基础素质”教育的全新理论和观点,创办了双惟实践班。

    在“基础素质”理论的指引下,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该校构建了以“教无类、学为先、重激励、育特长、促实践、有思想”为培养原则,以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为培养内容,以激励机制、内化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为培养路径的“144”双惟实践模式。
, 百拇医药
    面向全体学生,不设门槛,打破专业、班级的限制,吸纳全体学生参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双惟实践班的所有活动由学生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日常管理由班委、队委负责,而班委和队委实行轮值制,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提高,养成良好习惯的“四自一养”培养路径,将良好习惯内化为素质;倡导赢在终点的价值取向,追求人生的不断完善与自我超越。

    历经13年的岁月洗礼,“双惟模式”日臻成熟。1.5万余名学生参与其中,收获了终身受益的人生财富。

    2014年,“新时期高等中医药院校‘基础素质’教育理论创新与‘双惟模式’实践”问鼎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江西省高校中实现了该奖项零的突破。2016年,《人民日报》整版报道“双惟模式”。“双惟模式”已然成为全国大学生基础素质实践教育的示范样本。

    同时,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牢牢抓在手上,谋篇布局、精准施策,着力构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特色鲜明的德育体系。
, 百拇医药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这一体系聚焦师德师风、医德医风、教学教风,创造性打出了“教学标兵评选”“传帮带工程”“知行合一培训班”“道德讲堂”等一系列组合拳,推动尊师重教、大医精诚,崇德尚学、风清气正的大学文化,融入到江中师生的“学知思行”之中,成为他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常态。

    时至今日,在江西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纪检监察干部”“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巾帼文明岗”“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西十大最美辅导员”“江西最美医生”不断涌现,“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学生干部”“全国三好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层出不穷,德育文化在江西中医药大学蔚然成风、花繁果茂。

    坚持改革创新,聚焦产学研培养国家需要人才

    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才培养的历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就是江中人的一面旗帜,是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才培养最鲜亮的底色。
, 百拇医药
    改革开放以来,该校党委抓住机遇,解放思想,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办学的探索和实践,把教学科研工作推向市场,大胆对系部进行改革,掀开了人才培养的新篇章,江中人对“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有了更深刻、更具体、更有预见性的理解:

    坚持产学研结合办学,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

    在这一思路和方针的指引下,聚焦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科研实践班”应运而生。2003年,这一模式率先在产学研结合基础较好的中药专业实行。

    中药科研实践班实行“专业学习+科研实践”的双重培养机制,分为基础理论学习、科研实践、专业知识学习、毕业实习四个阶段,学生按照“学习(教师教学)-实践(教师指导科研)-再学习(教师教学)-再实践(毕业实习)的过程完成本科学习,基于“学研交替、知行合一”理念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百拇医药
    截止到目前,中药科研实践班已先后培养了15届近2000余名学生。事实表明,中药科研实践班学生在综合技能大赛、论文发表及参与校企科研合作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与其他专业班级学生相比培养成效显著。

    在中药科研实践班模式的辐射和带动下,该校人才培养教改模式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计算机专业科研实践、药学摇篮班、卓越工程师、药学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中药学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育改革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2009年,中药科研实践班成果“产学研结合培养中药创新人才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被收入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系列报告》,并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同时,江西中医药大学还致力于创新解决社会广泛关切的中医教育人才培养问题。

    2012年11月,岐黄国医书院落户江西中医药大学。书院以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为切入点,以提升中医核心素质、培养高水平中医临床人才为目标,以强信念、颂经典、重临证与倡悟性、善传承、勤总结为重点,融医德、医理和医术为一体,通过构建师承团队、择优选拔学生、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夯实经典研修、严格考评管理等多种形式,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中医专硕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
, http://www.100md.com
    自成立始,书院已择优招录6届138名学生,已有63名学生顺利毕业。毕业学生中医信念坚定,100%从事中医药行业,没有一例更改初衷。

    国医大师路志正对书院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岐黄国医书院充分借鉴传统中医人才培养的模式,遵循中医教育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有预见性的”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江西中医药大学聚焦本科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创新性地提出了教与学“同频共振”理念,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卓越中医药人才进行了有益探索:

    构建“激励-规范-提升”的三元互动师资培育体系。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引导能力和教学质量。

    开展“学生主演、教师导演”的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欲望和创造激情。
, 百拇医药
    实施“项目为载体”的学期制实践教学,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明显提升。近10年,学生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50余项,参与开发项目和作品260余项。

    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教育。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率先开设“创新学”课程,率先主编出版创新学教材《创新创业通论》,使用人数达2万余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各项赛事中获奖200余项。

    实现“双主体、多途径”校企(校院)协同育人。基于专业共建开办中医早临床班、中药施强班、博雅班等校企合作班,实现协同育人。

    以上5项措施围绕教与学,构建了“两线五面”的育人体系,大大提升了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了大量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中医药人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走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随处可见青春生机、活力勃勃的景象:热敏灸机器人工作室、医用VR及AR技术开发工作室、医用3D打印技术开发工作室等几十余项创新创业项目在这里集中孵化,只待破茧成蝶。
, http://www.100md.com
    该校还先后被教育部授牌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不久前,在第四届全国“互联网+”大赛江西省决赛中,该校学子勇夺1金7银2铜,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和先进集体奖。

    坚持开放发展,面向世界培养中医药国际人才

    国际化、全球合作对现代大学治理能力提出了新挑战与要求。开放办学,需要着力培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及宽阔的国际视野和思维的人才。

    2013年以来,江西中医药大学实现了“更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两大历史性突破,迈入全新发展阶段。新机遇、新发展、新挑战接踵而至,新目标、新战略、新思路顺势而来:

    以国际化发展战略为抓手,建设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有特色的世界中医药名校。
, 百拇医药
    深度实施国际化战略,不仅是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历史抉择,也是传统中医药和中医药人做出的时代选择。只有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医药人才,才有中医药国际化的未来。

    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国际平台的有力支撑。学校创立岐黄国医外国政要体验中心,与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江中集团共建国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韩国世明大学孔子学院,牵头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学院成立了全球传统医学研究院,参与承办世界中医药大会第四届夏季峰会,成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面向全体师生开设大使大讲堂……

    越来越多的国际平台,为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才培养提供了宽广的国际舞台,国际合作办学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该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医疗、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英国博尔顿大学、法国克莱西高等学院、美国托马斯大学、俄罗斯巴什科尔托斯坦国立医科大学等10余所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获得香港学生免试招收资格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项目院校资格……
, 百拇医药
    该校先后在葡萄牙、突尼斯、瑞典设立了“中医中心”,在葡萄牙、瑞士、瑞典等国设立热敏灸分院,通过举办培训班、进修学习等方式,承担了大量的国际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特别是针灸人才培养任务。组建多支专家组前往葡萄牙、巴西开设热敏灸培训班。申办成立韩国世明大学孔子学院,长期致力于教授汉语和弘扬传播中华文化。在非洲英语国家地方政府负责人研修班中开设中医药文化科普讲座。

    同时,作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具有资格接收外国留学生和台港澳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江西中医药大学吸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慕名而来。该校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

    目前,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坦桑尼亚、赞比亚、马来西亚、蒙古国、越南等32个国家留学生1560人,分别在该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学习,层次涵盖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预科进修生等,长期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短期进修生来校学习中医、开展临床实践。

    2014年以来,该校留学生教育连续4年在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的医学专业留学生教学与管理评估中获得优秀。该校还是目前江西省内留学生规模最大的高校。

    历史性成就,是迈入新时代的生动注脚;历史性变革,是培育新青年的前行航标。“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将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弘扬产学研结合办学特色,坚持改革创新,促进内涵发展,着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明人说。

    回望兴学报国的近六十年里,江西中医药大学坚持培育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民族栋梁,坚定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弄潮儿。(张安然 薛铁瑛 张卫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