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物大全 > 鱼肉类 > 其它水产类 > 鳖(水鱼)
编号:216880
沈金鳖
http://www.100md.com 中国传统文化网
     沈金鳌,宇芊绿,号汲门,晚号尊生老人,约生于1717年,卒于1777年,江苏无锡人。生前博通经史,在乾隆年间中举,候选训导(即学官),壮年以通博闻名。同时,他喜好搜集阅读医学方书,他曾经说过,“范文正有言,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由于屡试不第,于是在中年开始致力于医学研究。他的医术传自于孙庆曾。孙庆曾是吴门(即苏州)叶天士的同学,精通医学,尤其是精通痘科。由于沈金鳌得到他的真传,因而在40岁以后,便努力攻读医学。有一个名叫周文俊的人患了肝病,别的医生误作湿病治疗,投用温燥劫阴药物,施治20多天,咽干舌涸,齿腭皆黑,胸膈如焚,两手不断地抓骚,昼夜不能入眠,患者自已认为必死无疑。沈金鳌力排众议,投用平肝清热泻火的方药,没杨到他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不久也便痊愈了。沈金鳌认为,已往的医书或有论证而无方药,或者有方药而无证候,或者专讲脉理而不治疗,或者只讲方药而不言脉理,道理往往见于残编剩简之中。因此,他综合研究平日所读的方书,探讨疾病的意义和道理,或者采撷前人观点,或者抒发自己见解,相互参阅考订。他在临床治病时,因证用方,对于温凉补泻不存任何成见,与专事温补的张璐比较,似乎略胜一筹。
, http://www.100md.com
    另外,他一生著述有很多。有《芊绿堂文稿》和《堂书随笔》,录呈《四库全书》馆,又有《毛诗随笔》10卷,《易经随笔》10卷,《体画吟》2卷,《大学》1卷、《左选列国》16卷,《楚词笺》2卷,《离骚读》1卷,《屈原名物汇考》4卷,《金石词例》4卷,《试律韶音》4卷,《唐诗发蒙》4卷,《文赋诗词稿》14卷,都藏于家中。而他的医学成就集中地反映在他所编著的《沈氏尊生书》中。此书共72卷,于1773年成书,共包括的子目有:《杂病源流犀烛》30卷,《伤寒论纲目》16卷,《幼科释谜》6卷,《妇科玉尺》6卷,《要药分剂》10卷,《脉象统类》1卷和《诸家主病诗》1卷。

    在学术思想方面,他重视临床实践,在临证方面,据病投药,不抱成见,因而是一个十分务实的临床医学家。

    1、论述杂病,不分内伤外感。他认为,无论什么原因,凡发生于皮毛、肌肉、经络、脏腑的病证,在辨证和治疗中极易杂乱混淆。在研究时,分证论述,分别探求其由来,审辨其变迁、沿革,从源溯流,而后明其治法。这种详述病证原委,悉其形证,考其主治,因病用方,理与法、方与药比较契合。还对每一病证后附列导引等其他治疗保健方法,论述较为完备。
, 百拇医药
    2、重视脏腑,突出脾胃后天之本。他在论述病证时,以生理、病理为基础,也就是以脏腑的生理、病理为基础阐发病证,并且重点说明脏腑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的有机联系。在论述脏腑中,尤其重视脾胃,突出脾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他认为脾“赡运用,散精微,为胃行津液”、“以升力德”、“当水谷之海”、“十二经根本”、“后天之本”的同时,又指出“脾统四脏。脾有病必波及四脏有病,也必待养于脾”。他论述杂病基本宗此思想,如对“泄泻”一证说:“泄泻,脾病也,脾受湿不能渗泄,致使兰门元气,不能分别水谷,并入大肠而成泻,故口渴、肠鸣、腹痛,小便赤涩,大便反快,是泄固由于湿矣”。又指出虽然风、寒、热、虚均可致泄,但“苟脾强无湿,四者均不得而干之。”在论述治疗时,所用“平胃散”、“六一散”、“胃苓汤”、“附子理中汤”、“四苓汤”、“四君子汤”加减化裁,均体现重脾胃的学术思想。

    3、崇古而不泥古,多能阐发己见。沈金鳌论述病证,尊崇古训,对前人的宝贵经验能择善采撷,但却不泥一定成则。如他在论述儿科疾病时,对诸如钱乙、娄全善、杨士瀛、危亦林、张元素、朱丹溪、叶桂等名家之论,做到论理有据,施治有本;然崇古而不泥古,常能抒发己见。如他在论述小儿食积证时说:“儿病多由食积,固是要语,医家不可不知。然也有禀受薄弱,或病后虚怯,其所生有余无食积者,不得以此语横亘心
, 百拇医药
    中,仍为消导。即或有之,也应当扶正而使自消。”又如他基于小儿脏气未全,难胜药力的体质特点,反对用药过猛,并对前人一味偏于“专攻”、“专补”、“专凉”、“专热”的治法提出异议,主张小儿用药应以“中和当病”为准则。

    4、突出妇人临床特点,论理精当。他论理精当,能突出重点,无论著述还是临床,常能抓住妇人之病,以经、带、胎、产为常见病证特征,而且认为妇人之病若在脏腑,则以心脾肝肾诸脏为主,这四脏失调,诸病由生。如“带下”病,他认为致此病有四个方面的原因:气虚、胃中湿热或痰湿、内伤诸脏、风寒伤于胞宫或经脉。在内脏被伤时,他认为又有伤肝、脾肾虚、脾虚、心脾受损、肺热、血不归经等方面。脾虚用六君子汤,肾亏用内金鹿茸丸,心脾两虚用归脾汤等。从带下一证,就可见看出他认证透彻,辨证精当,施治也得宜。

    此外,他于脉学研究也颇深刻。他论脉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统属诸脉,先论主脉主病,主次分明,颇具特色,便于记学和运用。在《伤寒论》的研究方面,推崇柯琴,突出六经辨证,集中了王叔和以下各家的精论,不仅理论上阐发精当,而且对于所引诸论,皆注明出处,不掺入已见,至于他自己对有关各文的认识,则以按语形式阐发于后,其按语颇多新见。

    总之,他在内、妇、儿诸科,以及临床诊断方面,均有深刻的研究,他认为:“人之生至重,必知其重而有以尊之,庶不致草菅人命。”因而他对著述及临床均很严谨,颇有成就。所以说,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他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称他为一代名医是当之无愧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