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中医药院校 > 正文
编号:10130392
河南中医学院以学科为建制开展教学体制改革的调查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1904期
     当国家人事部于2002年7月10日正式下达通知,要求包括高校在内的全国事业单位都要施行人事制度改革时,一场波澜壮阔的以学科为建制的教学体制改革及全员聘任已在河南中医学院平稳地落下帷幕。历时65天的改革无疑在建院44年的河南中医学院掀起了一阵波澜,改革之后的事实是:已存在40余年的82个教研室及教研室主任的头衔已不复存在,代之而建立起来的是经过重新整合后的48个新学科。

    以学科为单位,通过学术水平遴选、民意测评、竟聘答辩,学院选拔出了17位学科带头人,28名学科负责人,15名课程负责人。通过本人量化积分、所在学科教师评议和专家合议,绝大部分教师通过双向选择得到了正式岗位,聘任教授32名、副教授105名,有13名副教授最终落聘,被取消了正式岗位,放在了特设的流动岗上。教授进入流动岗的消息不胫而走,河南省内的几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省内其他高校也被触动,顿时舆论哗然,让人震惊。13名进入流动岗的副教授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他们缘何不能进入正式岗,是谁动了他们固有的奶酪?改革之后该院的现状如何?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奔赴河南中医学院进行了调查。

    (一)

    众所周知,目前高校中的教授、副教授职称都是通过有关部门的职称评定工作评出来的,有一定的条件和程序等,相关领导部门颁发有职称证书。职称是对教师工作能力和成绩的肯定,是一种资格,许多人把它看成是身份的标志,有人一生的工作追求也就是奔着这个职称来的,多少年来还被看成是终身的。人事制度改革以来,许多单位实行了聘任制度,但一般情况下也是有什么样的职称,就被聘任为相应的岗位。尽管也有单位大喊评聘分开,但多是雷声大,雨点小,然而河南中医学院的这次改革却让13名教师的副教授座椅摇摇欲坠。面对巨大的变化,这些失去了正式岗位的副教授们心里想些什么?现状如何?记者在事隔几个月之后想方设法,几经周折想采访当事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