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神经外科 > 01
编号:10301027
颅内动脉瘤栓塞材料的历史及现状(3)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从理论上来说,使用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很多优点,但目前的支架技术仅限于直的容易到位的血管,如颈动脉颅外段和椎动脉的假性动脉瘤。颅内血管迂曲复杂,要实现支架的治疗还为时已早。不过有许多学者已经使用支架和弹簧圈相结合的技术,成功地治疗了颅内颈动脉岩段的动脉瘤及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分叉部位的巨大动脉瘤。但是对于这一新的技术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包括:1)支架可以导致内膜的增生,但过度的增生会导致血管显著狭窄,尤其对那些较细的颅内动脉更加严重。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种支架的修饰(如在置入之前进行表面照射、用化疗药物覆盖等)来降低这种危险性。2)支架具有潜在的致栓性,在冠脉和颅外段动脉应用的经验,是在术中进行适当的抗凝及术后长期的抗血小板治疗,就会降低其致凝性。但对于颅内动脉瘤来说,术中的抗凝和术后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会延迟动脉瘤内血栓的形成。3)目前使用的支架较硬会导致血管打折使支架近端或远段血流减慢,在迂曲的血管内更加严重。所以需要制作更加柔软、顺应性更好的新支架。4)将支架放入血管内会堵塞脑血管上的一些穿通枝,造成脑梗塞或缺血,尤其在基底动脉主干更易发生。5)支架治疗动脉瘤成功的关键是将其放在动脉瘤颈处,目前的支架只能用于大的颅底的侧壁动脉瘤、颈内动脉远段(海绵窦段)和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干上的动脉瘤。6)支架结合金属弹簧圈在透视下不好辨认,不能及时发现弹簧圈是否进入载瘤动脉内。也许今后随着血管内超声及血管内窥镜的应用会提高这一技术的应用。
, http://www.100md.com
    四:液体栓塞剂

    由于固体栓塞剂包括囊或金属弹簧圈在栓塞不规则形状的动脉瘤时会遇到困难,人们试图使用液体栓塞剂以达到动脉瘤内更好地塑型。1984年Debrun等[3]用狗动脉瘤模型进行IBCA闭塞动脉瘤的实验,实验结果发现IBCA的致栓性能好,在栓塞后2周瘤颈被内皮细胞覆盖。但是由于IBCA逸走到载瘤动脉的危险性较高而没有得到推广。人们对于液体栓塞剂栓塞动脉瘤的探讨并没有停止。1992年Mandai等[11]报告使用醋酸纤维素(cellulose acetate polymer,CAP)进行动脉瘤栓塞的可行性实验,他们将CAP溶解在一种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中进行注射,当这种混合物进入动脉瘤后,DMSO很快分解弥散,5分钟之内CAP发生聚合、固化使动脉瘤闭塞。他们使用CAP对狗的侧壁动脉瘤模型进行了栓塞,10个动脉瘤完全闭塞,在6个月的随访中没有发生再通。随后即进行了临床前期实验,栓塞了6例病人共8个动脉瘤,其中7个动脉瘤栓塞达到90%以上。三个月造影随访有一例再通并出血。一例不全栓塞的病人栓塞术后21天出血死亡。

    尽管液体栓塞剂的致栓性能及在瘤内的充填似乎很好,但是液体栓塞剂没有推广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操作过程中难于控制,栓塞剂很容易进入载瘤动脉造成误栓。尽管在栓塞术中采用减慢血流速度的措施如用不可脱球囊或压迫主流供血,栓塞的并发症仍然很高。在Sugiu一组[13]24个动脉瘤中有3例动脉瘤由于注射CAP过量使载瘤动脉闭塞。最近由Macdonald[10]做的一组CAP和GDC的对照实验结果显示CAP的完全闭塞率只有20%,载瘤动脉闭塞率高达80%。当然这可能于栓塞技术有关,但也反映了使用液体栓塞剂的危险性较大,距临床广泛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 百拇医药(廖中荣)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